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橋梁部 > 浮橋 > 濟川橋 濟川橋 jìchuānqiáo 亦稱“平波橋”。位於浙江麗水縣括蒼門外,跨大溪。浮橋。舊有浮梁,宋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郡守范成大重修,船七十二,聯續架梁三十六,名曰平波橋。明初改建於通惠門,因水流迅急,徙括蒼門外。萬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改置渡船,後重建浮橋於南明門外,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又遷括蒼門外,後廢。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重建。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橋梁部 > 浮橋 > 廣濟橋 > 濟川橋 濟川橋 jìchuānqiáo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橋梁部 > 拱橋 > 濟川橋 濟川橋 jìchuānqiáo 亦稱“萬安橋”。位於四川省今簡陽北絳溪上。石拱橋。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建,壘石爲墩,架木爲橋。橋長四十餘丈,高九丈,寬三丈二尺,覆瓦屋三十餘楹。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重修,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易木爲石,環砌五洞。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橋梁部 > 拱橋 > 恩江橋 > 濟川橋 濟川橋 jìchuānqiáo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橋梁部 > 石梁橋 > 濟川橋 濟川橋 jǐchuānqiáo 原稱“永安橋”。位於安徽省宣城縣陽德門外,跨宛溪。舊爲浮橋。隋開皇中刺史王選建。宋元符間重修。明正統八年(公元1443年)郡守易以石,廣二丈六尺,長二十五丈,五孔,上覆石板,翼以扶欄。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大水,橋址受損,整修。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橋又圮,改五孔爲三孔,並橋面增高五尺,以利導流。
古代名物 > 交通類 > 橋梁部 > 拱橋 > 水東橋 > 濟川橋 濟川橋 jǐchuānqiá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