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灵隐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灵隐寺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为西湖四大丛林之冠,江南五大禅寺之首,全国禅宗十大名刹之一。 东晋咸和元年(326),印度高僧慧理至此,登飞来峰而叹曰:“此乃天竺灵鹫峰之一小岭,不知何代飞来?佛在世日,多为仙灵所隐。”遂面山建寺,取名“灵隐”。唐肃宗时,寺院已具相当规模。 唐会昌五年(845),武宗灭佛时,寺毁僧散。 宋建隆元年(906),吴越王请延寿主持重建灵隐寺,据有关文献记载,当时建有九楼、十八阁、七十二殿堂,一千三百余间寺舍,加以四面围廊,自山门绕至方丈,左右相通,僧徒有三千余人。宋景德四年(1007)重修,改名“景德灵隐禅寺”。 建炎(1127-1130)年间,毁于兵乱。绍兴(1131-1162)年间始得修复。乾道(1165-1173)中慧远禅师主丈席,教化大行。后屡毁屡建。 清顺治六年(1649),开始全面重建,康熙元年(1662),又进行扩建,经住持具德弘礼禅师先后十八年的苦心经营,灵隐寺具备了七殿、十二堂、四阁、三轩、三楼等建筑。现存寺院为十九世纪时重建,1956年、1970年曾两次大修。 寺正中为天王殿,两旁山门并列,天王殿上悬“云林禅寺”匾额,是清康熙帝的手笔。弥勒佛坐像背后有木雕韦驮立像,系由独块香樟木雕成,为南宋遗物。 大雄宝殿中有金装释迦牟尼像,净高9.1米,加上莲花底座和佛光顶盘,共高达19.6米。坐像用二十四块香樟木拼雕而成,精细而庄严。大殿两侧分列“二十诸天”和“十二圆觉”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殿后侧有海岛立体群塑,共有浮雕150多尊。 殿侧有五代时所建石塔和宋开宝二年(969)所建经幢。寺前冷泉、青淙、壑雷诸亭,点缀在参天古木中。 灵隐寺是江苏、浙江、福建等省佛教徒从事佛教活动的主要场所,香火鼎盛时,每天朝香者达18万人之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