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忠谱
戏曲。 明末清初李玉(1595-1671)撰。二卷二十五出。 玉有《一笠庵四种曲》已著录。 是篇为其代表作,成书约在顺治十六年(1659)以前。 冠吴伟业序。演明末东林党人和苏州市民与魏阉斗争故事。 魏忠贤把持朝政,各地为其大造“生祠”。吏部员外郎周顺昌因不满阉党罢归苏州,在“生祠”大骂魏阉,指责时政,被捕入狱。 市民颜佩韦、杨念如等五人激于义愤,聚众请愿,大闹督府衙门,后皆被处死。周顺昌亦被勒死牢中。 至崇祯朝重新起用东林党人,魏阉势败,苏州上万市民捣毁“生祠”,正气得以伸张。揭示晚明统治阶级内部东林党人与阉党斗争及在阉党统治下残酷现实。 成功塑造出周顺昌的忠直,颜佩韦等下层市民不畏强暴同阉党斗争的英雄形象。并成功地把市民的政治斗争搬上舞台。对毛一鹭、李实等反面人物虽著墨不多,却用漫画的笔法勾勒出他们趋炎附势的丑恶嘴脸,富有戏剧性。主题突出,结构严紧,场面壮观,较真实地再现那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斗争场面,在我国戏曲史上堪称为第一部“事具按实”的历史剧。对后来的《桃花扇》等剧有很大影响。有顺治间苏州树滋堂刻本,《古本戏曲丛刊》本,中州书画社一九八二年出版张清华校注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