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淩阳侯之氾滥兮,忽翔之焉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淩阳侯之氾滥兮,忽翔之焉薄。 【集校】: 洪兴祖:淩阳侯之氾滥兮,忽 校语:滥,一作灠。之,一作而,一作兮。 朱熹:凌阳侯之汜滥兮,忽 黄省曾:淩阳侯之汜滥兮,忽 明繙宋本:淩阳侯之汜滥兮,忽 朱多煃、庄允益:同黄本。 汪瑗:同朱本。 毛晋:凌阳侯之氾滥兮,忽翱翔之焉薄。 戴震、汪梧凤:陵阳侯之氾滥兮,忽 刘师培:《文选·七发》注引凌作陵。 《渚宫旧事》三引滥作溢。又慧琳《音义》十八引作陵阳乌之汎滥,乌字似 沈祖緜:《渚宫旧事》三之焉作而安,王 姜亮夫:淩,朱本作凌,滥捝也。《一切经音义》十八、《文选·七发》注引作陵。氾,洪、朱同音孚梵反,端平本《集注》:“孚字不 故正。 氾则字当从 《渚宫旧事》三引滥作溢。之焉之字,洪引一本作而,一本作兮。 寅按:作而是也。 屈赋之而分在一韵中之两句,此常例也。或又作而之。此而作其字解。 至作兮者,益 薄,《一切经音义》十八引作“忽 王逸:淩,乘也。 阳侯,大波之神。薄,止也。言己遂复乘大波而游,忽然无所止薄。 郭璞:《文选·江赋》:“阳侯砐硪以岸起,洪澜 洪兴祖:《战国策》云:塞漏舟而轻阳侯之波,则舟覆矣。《淮南》云:武王伐 其国近水,溺死于水,其神龙爲大波,有所伤害,因谓之阳侯之波也。 应劭曰:阳侯,古之诸侯,有罪自投江,其神爲大波。氾,孚梵切。 朱熹:焉,于虔反。 薄,音博。阳侯,阳国之侯,溺死于水,其神能爲大波。氾滥,波皃。 汪瑗:凌,凭凌也。 其舟楫之簸蕩乎水,若凭凌之耳。阳侯,水神也。氾滥,大水貌。翱翔焉薄,言人之漂泊而行,不知所归,犹鸟之翱翔而飞,不知所止也。 陆时雍:薄,叶音拍。伏羲六佐:金提主化俗,鸟明主建福,视默主灾恶, 陵阳,楚地卞和氏封爲陵阳侯卽此。 黄文焕:四方靡骋,将焉往而爲之乎?阳侯有神,汎滥弥甚。吾欲 兹又欲高翔,无所薄也。 高翔者,不欲从阳侯也。阳侯溺死于水,故不欲与偕也。 此心能解乎?此思能释乎? 钱澄之:以逐客之孤舟,淩阳侯之暴涨,中流浩渺,天际茫茫,飞鸟 王夫之:阳侯,波神,谓波也。薄,与泊通。 林云铭:一上一下曰 张诗:言于是凌乱阳侯汜滥之波, 屈复:波浪连天,忧思方深。 奚禄诒:阳侯,波臣名。氾,音泛。 薄,近也,附也。 刘梦鹏:凌,乘也,冒也。 陈本礼:顺风而行,若鸟之飞。 徐英:此在大江风涛之中,故引阳侯之波,波之大者也。 郭沫若:此处叙从汉水达到长江,突见江波浩渺。 文怀沙:忽,忽然。
(《屈原集》注) 高亨:淩,乘在上面。氾滥,大水四流的状态。
姜亮夫:阳侯,依《淮南》説,则在夏殷之时,而《淮南》注又以陵阳爲国名,显係据《哀郢》 古传説大抵有此种沾附之遗习,无庸深究矣。(淩之 ”缪音穆。《淮南注论训》“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高诱注:“阳侯,阳陵国侯,蓼侯,偃姓国侯也,今在庐江。 ”《隋书·礼仪志》:“杨侯窃女色而伤人。”则阳或作杨矣。氾滥,水横决貌。
焉,何所也。此四句言出夏以后,东行大江之中,故曰阳侯氾滥。(《重订屈原赋校注》) 马茂元:这里的阳侯和下文的陵阳都是陵阳国侯的略文。这两句是説,船只凌驾著氾滥的波涛,忽上忽下,像 蒋天枢:“淩阳侯”二句,盖託喻敌来势突然而猛,其意图尚未可预料。氾滥,汹涌冲击貌。 忽,迅疾。翱翔,飞举貌。 敌将追我至何地爲止乎?《悲回风》亦以波涛喻秦人动态。 杨胤宗:凌阳侯二语,谓淼淼烟波,寄身浮宅,有若 吴孟复:阳侯,旧谓爲大波之神,借指大波。实出 阳与扬古通。侯古作疾,形与疾近。阳侯盖扬疾之讹。 《诗·扬之水·传》:“扬,激扬也。”扬疾与激扬皆双声连语。焉,何作。 王泗原:氾滥,形容水波的广阔。 汤炳正:此句与“怊荒忽其焉极”、“眇不知其所跖”意同。(《楚辞今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