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集校】: 洪兴祖:淑离不淫,梗其有理兮。 朱熹:同洪本。校语:离下一有而字。 黄省曾、明繙宋本、朱多煃、庄允益:同洪本。 汪瑗:淑离不 毛晋:淑离不淫, 【集释】: 王逸:淑,善也。 梗,强也。言己虽设与橘离别,犹善持己行,梗然坚强,终不淫惑而失义也。 朱熹:离,如离立,言孤特也。 汪瑗:不 有理,不乱也。惟其梗而有理,所以淑离而不 此二句又总括通篇所言之旨而颂之,凡不迁不流不丑不过可嘉可喜无私无求之意,俱在其中矣。所以可友之者此也,所以可师之者此也,所以可比伯夷者此也。 或曰,离谓其实离离然,稀疎而不淫也。梗谓枝梗有文理而不乱也。亦通。 陈第:离,丽也。 有理,有条理也。 黄文焕:离,附离也。不 岁谢而圆果谢,所谓 钱澄之:岁并谢者,素荣緑叶,竝靑黄襍糅之物,皆不可见,而其淑离不淫,犹见于曾枝剡棘闲也。梗其有理,言枝棘之强梗,皆有独立不迁之理也。 王夫之:淑,美也。 枝叶茂盛,华香果美,而其爲木也,坚挺独立,无繁豔婀娜之态,盖梗介自理,志士仁人之 林云铭: 张诗:言愿与我年岁并去,而长与爲友者,以其善自离立,心志不 蒋骥:兼上花叶枝果之美,而本之以不迁难徙,则是美丽而不淫,旣强梗而复有文理矣。 屈复:《字书》:草木刺人爲梗。 橘有刺而不 奚禄诒:言愿于岁寒之时,与橘并退爲友,以善自持,与世离立不受 汪梧凤:梗,坚也。 胡文英:淑离之离,应作丽,故下接以不 承上“愿与长友”,起下“所以可师长”之故也。 刘梦鹏:淑离者,善行孤特之意。淑离不滛,中立而不倚者也。 陈本礼:不淫,不淫其志。岁谢不凋,则其贞可仰;淑离不淫,见其交之久。而能敬,亲之不暱,远之不疎,梗然崛强而有理也。 王闿运:离,俪也,善配,犹良友也。 梗,直也。 俞樾:淑离乃双声字,犹寂历也。 《文选》江淹《襍体诗》:寂历百草晦。注曰:寂历,彫疎貌。 是其义也。淑与寂并从叔声,古同声而通用,离与历一声之转,离得转爲历犹郦食其之丽音历也。 孙诒让:离与“丽”通。言橘之章色善丽而不淫邪,又有文理也。 注説迂曲不可从,戴説亦未允[按,戴説同朱熹]。 马其昶:《尔雅》:梗,正直也。梗谓不淫,有文理谓淑丽。 徐英:万物摇落之后,举目萧条之状。 淫,楚语摇也。言橘虽遇万物凋疏之时,而不摇落,自有强梗之性,耐寒之姿也。孔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闻一多:淫犹繁缛也。 梗,不纤密貌。 《方言十三》:“梗,略也”。《文选·东京赋》:“言其梗概如此”,注曰:“梗概,不纤密也。” 郭沫若:淑离当 黄孝纾:淑是内美,丽是外美。这句是赞美橘的品质。 姜亮夫:淑离不淫,叔师以离别释离,朱熹以孤特释离。皆于文义不合。 孙诒让以爲离丽通,言橘之章色,美丽而不淫邪,又有文理。蒋骥以爲淑美也,离丽也,盖爲孙氏所本,于文义虽可通,而不知淑离爲一联绵词。 俞樾知爲双声字,而以爲“寂历”之同声。(见《俞楼杂纂》卷廿四)然寂历乃彫疏之象,与此文义不合,皆得失参半。按淑古音读舌头音,端纽,音如的。“淑离”卽汉人所用之的砾若的礰也。《汉书》司马相如《上林赋》:“明月珠子,的皪江靡”,师古曰:“皪音历,的皪光貌。”《上林赋》又云:“皓齿粲烂,宜笑的皪”,注引郭璞曰:“鲜明貌也”。又张衡《思玄赋》“离朱唇而微笑兮,顔的砾以遗光。”注:“的砾,明貌”。按,淑离不淫两句实相成,淑离之训鲜明,含两义,一则谓其果叶枝柯之鲜明,一以喻其行事之光明。如“淑离”卽下句之“梗不淫”亦卽下句之“有理”也。 诸家体会文理,皆不足。不淫者,不惑也。蒋骥説较诸家爲允。梗其句,言其所以淑离不淫者,梗然(梗与耿声通,耿,光也。 )其有理緻也。此二语盖物与情纠相爲説,不可分析。文之凑拍处,固有是境也。(《重订屈原赋校注》) 马茂元:梗,正直,指橘的枝干。 理,文理,指橘树的纤维。 沈祖緜:俞説允。孙诒让以离爲丽,説亦迂曲。 朱季海:淑,读曰:“陆”,陆离,美好貌也。《淮南子·本经训》:“五采争胜,流漫陆离”,《注》:“陆离,美好貌”(《九歌·大司命》:“玉佩兮陆离”,王氏《注》亦云:“言玉佩衆多,陆离而美也”);《楚辞》屡见,皆作陆离,惟此文失其读耳(説者将谓“不淫”爲淑,不悟楚语有“陆离”,无“淑离”,淑之与离,于义初不相比附)。《檀弓》有“陈弃疾”,郑《注》:“陈或爲陵,楚人声然。 ”陈、淑,古音皆在定纽,淑读曰“陆”,犹陈读曰“陵”,与楚声正合。陆从“坴”声,而《説文》“读若逐”,则陆之古音亦在定纽,故《説文》又以“坴”爲陆梁字矣(《説文·土部》:“坴,一曰坴梁”,《秦始皇本纪》所谓“陆梁地”也)。 然今读坴梁,但作来纽呼之,岂亦楚语之遗耶?凡言淑离、陆离,其本字皆当爲
”自是孳乳,则有 树之曲直,自关木理,则训直爲长。 《方言·第二》又云:“梗,猛也。韩赵之间曰梗”,猛义与强相近,然是韩赵间语,王《注》云尔,岂子云所谓“今或同”者邪?(《楚辞解故》初编) 苏雪林:此 胡念贻:离释丽较好。古离丽常通用。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离靡广衍”,《史记》作“丽靡”。 吴孟复:淑离,朱季海谓卽陆离,是。 淑离、陆离、林离、襂襹、参差皆一声之转,见《广雅疏证》。《淮南子·本经训》:“五采争胜,流漫陆离”,此处亦承前青叶、白花与果实之“青黄杂糅”言,借喻人之文采陆离。 理,《説文》“治玉也”,引申爲文理,爲装饰,《荀子·正名·注》“文理谓 此 蒋天枢:淑,同“俶”,俶傥不羣。离,离跂,违俗自高貌。不淫,不爲利欲所惑。 梗,猛也。言性虽刚猛,而行事有分际。 王泗原:不淫,不放逸。 何剑熏:淑离可解爲寂厉,但二字实非双声。 检俞意,或以寂、淑同从淑声,今音属《审母》,古音属定母。故《诗》“不弔昊天”卽“昊天不淑”。 但离属来母,历亦属来母,与定母有别,故淑、离非双声。余谓淑字实可读定母音,离字仍读来母音,则此语卽的历或的皪。《初学记·宝器部·珠》引《后汉书》曰:“玓瓅,明珠色也。”是其义。 司马相如《上林赋》:“明月珠子,的皪江靡。”用的皪。 张衡《思玄赋》:“离朱唇而微笑兮,顔的砾以遗光。”用的砾。 后世,则用的历,唐 不滛,谓光色鲜明而不过度之意。凡事物过度皆曰滛,如乐声过度谓之滛声,洪水谓之滛水。《左传·襄二十九年》:“迁而不滛,复而不厌。”杜预《注》:“滛,过蕩。”是其义。 “淑离不滛”者,言橘光色鲜明而不过度之意。梗,王逸训强是。或可读刚,刚亦强意。 《周礼·天官·女祝》:“女祝掌以时招梗襘禳之事。”郑玄读梗爲亢。梗可读亢,亦可读刚。 《九歌·国殇》:“终刚强兮不可凌。”刚强连文,刚亦强也。(《楚辞新诂》) 金开诚:梗,坚直硬挺。 指橘树的枝干,用以比喻人的品质刚强、正直。以上二句意思是:善良、孤高不可动摇,刚强、正直又有原则。 汤炳正:淑离,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