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之谮,肤受之愬
浸(qīn)润:渗透。 谮(zèn):谗言。愬(sù):同“诉”,指诬告。|像水一样一点一滴渗透进来的谗言,像皮肤感觉到疼痛那样的诬告。 |谓逐渐加剧的谗言和切身感受的诽谤。 语出《论语·颜渊》:“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汉书·谷永传》:“不听浸润之谮,不食肤受之愬。 ”颜师古注:“食,犹受纳也。”也单引❶ 〔浸润之谮〕。 《三国志·吴志·张温传》:“怨愤之声积,浸润之谮行矣。”晋·傅玄《傅子·通志》:“惟无忌心,故进者自尽,而退不怀疑,其道泰,然后浸润之谮不敢干也。”唐·吴兢《贞观政要·公平》:“贞观十一年,时屡有阉宦充外使,妄有奏,事发,太宗怒。魏征进曰:‘阉竖虽微,狎近左右,时有言语,轻而易信,浸润之谮,为患特深。 ’” ❷ 〔肤受之诉〕。唐·韩愈《上已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若然者,俗所谓良有司也,肤受之诉不行于君,巧言之诬不起于人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