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最大浑浊带
河口区中的某一区段,其悬沙浓度稳定,且有规律地在一定范围内迁移的浑浊水体。 它是河口环境中的一个特殊区段,通常位于河水与海水经常交汇、径流与潮流相互抗衡的地带。它在河口沉积过程中,对泥沙特别是细颗粒泥沙的聚集和沉降,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河口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中,对许多重金属元素和有机物的化学行为,迁移和归宿产生显著影响。早在1938年,于法国纪龙德河口首次观测到最大浑浊带。 此现象在河口航道维护以及河口学理论上的重要性,近30多年来,已引起北欧、英国和美国研究者的广泛兴趣。他们从不同学科角度,对世界上的许多河口的最大浑浊带作了调查研究,就其形成机制、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河口淤积的影响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中国自80年代以来,对长江口、珠江口、黄河口、瓯江口、椒江口等的最大浑浊带进行了研究,并已取得颇有价值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