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觏
【生卒】:公元1009年~1059年 【介绍】: 字泰伯,北宋南城(今属江西)人。从小好学,二十三岁即开始著书,后经范仲淹举荐为太学助教,宝元二年(公元1039年)作《富国策》十篇,其中第八篇专论货币。对货币之起源,认为是古代“以有易无”的物物交换“轻重之数无所主宰”(缺乏衡量商品价值的统一标准),故“后世圣人制币以权之”,认为货币是“圣人”创造,这一点不如司马迁,但将货币产生同物物交换的不便联系起来,把唐代杜佑没有明确的“数”表达为“轻重之数”,自是一大进步。他用货币数量说明物价“大抵钱多则轻,轻则物重;钱少则重,重则物轻。”对当时钱少的原因,认为是“奸人”销毁铜钱来铸造恶钱或铜像、铜器以贸利,故主张收恶钱和铜像、铜器来铸钱,强调搞好钱法是“有国之急务”。著作有《直讲李先生文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