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区絮凝作用
由于化学因素和静电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絮凝和沉降现象。 在河口区,当粒度直径小于2微米,表面带有负电荷的悬浮颗粒进入海水时,由于与海水中的离子发生交换,致使沉积物颗粒之间相互吸引,从而使颗粒变大。当紊动垂直分速小于沉降速度时,则颗粒下降。 一般絮凝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 ❶ 粘土胶体上的负电荷,被带正电荷的质点通过特性吸附所中和; ❷ 由于河水中离子强度的不断增加而使颗粒上的双电层受到压缩; ❸ 由于被吸附物质,例如水解产物和有机物质的作用而形成粒间桥键; ❹ 粘土和氢氧化物颗粒被捕集。 海水中的盐度和颗粒的粗细及水流的扰动,将影响絮凝作用的速度。通常粘土颗粒越细,则絮凝作用越强烈;而水流的扰动可以使颗粒相互碰撞,从而加剧絮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