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善登
【生卒】:1830—1902 【介绍】: 近代哲学家、经学家。 浙江桐乡人。字谷成。 清同治七年(1868)进士,授庶吉士。不久辞归,杜门治学终身。早年师从经学家钟之烝(1818-1877),中年涉猎西学与佛教,信仰净土宗。晚年潜心钻研《周易》,著《需时眇言》。 治学特点是糅杂经、佛及西学。尊孔崇佛,反对宋明理学。 认为西方国家之盛强乃是由于基督教维系人心,中国也应走西儒佛而富强之道路。强调尊崇佛是中国富强之本,是向西方学习的先决条件。谓“兴起儒书,维系民心,为今日中国自强之先务,即是博综西法之初基”(《原教》),今日中国应“以提倡佛教,团结人心为第一义。此义得,而后西学真有用,否则被他人用尔”(《报恩论》)。 哲学上否定以气为世界本原的传统观点,提出光气说,认为光是世界之本原,有光然后有气,然后生万物。认为人之生死也由光决定。把人心、人的认识能力同光合而为一。批评程朱理先气后之说,认为其言气不言光是一大缺陷等等。 主要著作另有《经正民兴说》、《论余适济》,合编为《沈谷成易学》,又有《证心室文集》、《师学说》等。其事迹见《清儒学案》卷1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