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汶川柴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汶川柴胡 【概况】: 异名 马尾柴胡(四川)。 基源 为伞形科柴胡属植物汶川柴胡的地上部分。 原植物 汶川柴胡Bupleurum wenchuanense Shanet Y.Li 历史 本种在四川汶川县一带药材公司收购称为马尾柴胡,作解热用,但它与真正的马尾柴胡Bupleurum microcephalum Diels有很大区别。 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40~90cm,直根棕黄色,中部略膨大。茎分枝极多而细,全株呈疏松的扫帚状,末端分枝花时略向下垂。茎下部叶簇生,并有枯萎叶柄纤维包围茎基,基生叶线形或狭倒披针形,长5~12cm,宽2~4mm,3~5脉,顶端钝尖或略圆,中部以下微收缩,基部扩大成鞘,茎基部以上的叶线形,长1.5~3cm,宽1.5~2.5mm,茎中部及分枝上的叶全部锥形以至鳞片状,愈至顶部叶越小,成极细的鳞片形,长1~8mm,宽0.5~1mm。复伞形花序小而多,总苞片2~3,极小,锥形或鳞片状,不等长,长0.3~1.5mm,宽0.1~0.3mm,1~3脉,质较硬,紧贴伞辐;伞辐2~3,偶1,纤细,极不等长,长2~32mm;小总苞片5~7,椭圆形,短于小伞形花序;小伞形花序小,直径2~3mm;小伞具花1~4条,稀稍多,花极小,直径0.5mm。 果小,长2mm,远超出小总苞以外,每棱槽油管2~3,合生面3~4。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55卷.第1分册.282页.图152页)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草丛,分布于四川。。 【药性】: 性味 苦,微寒。 功效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提中气。 主治 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头痛目眩,疟疾,胆道感染,肝炎,脱肛,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