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水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水银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汞、灵液、活宝。为一种液态金属。 主要由辰砂Cinnabar矿炼出,少数取自自然汞Mercury。 常温下为银白色液体小珠,在-39C时成等轴晶系之八面体,在350℃挥发成气体。固体时的条痕为银白色,具光亮的金属光泽。 比重13.6(液体时)。易挥发。 产于辰砂矿的氧化带,常成小珠球存在于矿脉及岩石的洞隙内和浮土中。通常用辰砂矿石砸碎,置炉中通空气(或加石炭及铁质)加热蒸馏,再经过滤而得。自然汞不甚多见。在常温下为不透明的重质液体,全体呈银白色,微有亮光,极易流动或分裂为小球,流过处不留污痕,遇热易挥发。 不溶于水、乙醇、盐酸。能溶于硝酸、热浓硫酸中,形成汞盐。 加白垩或脂肪可研至极细。能与多种金属形成合金。 产贵州、广西、云南、湖南、湖北、四川等地。同脂肪研成细粉或油膏用。 味辛,性寒,有毒。入心、肝、肾经。 杀虫,攻毒。 治疥癣,梅毒,恶疮,痔瘘。外用:和它药研末调敷。大毒之品,不宜内服,孕妇尤忌。 外用亦不可过量或久用,以免中毒。 ❸ 治腋下狐臭:水银、胡粉。上二味,以面脂研和涂之(《千金方》)。 药理实验表明:水银(汞)的化合物有消毒、泻下、利尿作用,现已不用或罕用。元素汞不引起药理作用,解离后的汞离子能与巯基结合而干扰细胞的代谢及功能。 元素汞不能自肠胃道吸收,但其表面暴露于空气中时可形成氧化物或硫化物,因而吞食后有时可引起轻度泻下,利尿;吞食水银的人大多数并无症状,水银自粪便排出,少数人可有某些症状,而极少数人可引起立即死亡。汞剂排泄主要由肾,其次是大肠,急性中毒多半由误服升汞引起,有消化道腐蚀所致的症状,吸收后产生肾脏损害而致尿闭和毛细血管损害而引起血浆损失,甚至发生休克。早期应用二巯基丙醇及其他对症措施,多数有效。慢性中毒一般见于工业中毒,发生口腔炎和中毒性脑病,后者表现为忧郁、畏缩等精神症状和肌肉震颤。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