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桐子
【名称出处】:《分类草药性》 【概况】: 异名 气死桐子(《重庆草药》)。 基源 为大戟科油桐属植物油桐的未成熟而早落的果实。 原植物 油桐Aleurites fordii Hemsl. 余项参见“油桐子”条。 。 【化学】: 种子含脂肪油(桐油)约46%,主要成分为桐酸(Eleostearic acid)、异桐酸、油酸的甘油酯。还有4种二萜酯类化合物,其中12-O-十六烷酰-16-羟基巴豆醇13-醋酸酯和12-O-十六烷酰-4-脱氧-4β-16-羟基巴豆醇13.醋酸酯对kdlie鱼的毒性较鱼藤酮(Rotenone)更强烈,而12-O-十六烷酰-4-脱氧-4α-16-羟基巴豆醇13-醋酸酯和12-O-十六烷酰-4-脱氧-16-羟基鲁米巴豆醇13-醋酸酯则对killie鱼无毒性。 参考文献 [1]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234 [2]CA 1980;92:141729f 【药性】: 主治 疝气,消食积,妇人月经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个。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分类草药性》:“治疝气,消食积,妇人月经病:气桐子1~3个,煎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