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武之七德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武之七德 战争给社会带来的七个方面的益处,即所谓“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 这是春秋时代霸权政治关于战争的基本论断。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 这一年,晋楚两大国在邲进行一场争霸战争。就是春秋时代有名的“邲之战”。 这场战争以楚胜、晋败而告终。在楚军胜利,踌躇满志的时候,楚大夫潘党向楚庄王建议:“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即筑告军营,并将战死的晋军尸体堆积起来,以土封成高丘,作为战胜的纪念,一方面可以炫耀武功,另一方面也是对诸侯国的威慑。 楚庄王当即回驳潘党,于是提出所谓“武有七德”的著名论断。他阐释说,战争的本质在于“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所谓“禁暴”指用战争制止暴力行为,包括诸侯间的互相侵略、掠夺等。“戢兵”,即制止战争,把战争作为消灭战争的手段。“保大”,保持和维护霸主的强大地位。“定功”,巩固已经取得的功业。 “安民”,安定百姓。“和众”,使大众和谐一致。“丰财”,促进社会物资财富增长。显然,楚庄王是把战争作为建立霸主功业,维护霸主地位的手段看待的,因而对战争进行美化。 这种对战争性质和作用的解释,是一种霸主政治的战争观,和儒家的战争观截然相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