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叶
【名称出处】:《食疗本草》 【概况】: 基源 为豆科槐属植物槐的叶片。 原植物 槐Sophora japonica L.,又名家槐、中国槐(通称)。 历史 本品始见于《食疗本草》。《日华子本草》、《得配本草》、《滇南本草》等对其功用均有记载。 余项参见“槐花”条。 。【生药】: 采集 春、夏季采收叶,晒干。 【化学】: 含芸香甙(Rutin)[1,2]。 参考文献 [1] CA 1958;52:19017n [2] 药学学报 1989;24(10):755 【药性】: 性味 ❶ 《日华子本草》:“平。” ❷ 《纲目》:“苦,平。” 归经 《得配本草》:“入足厥阴、阳明经。” 主治 惊痫,壮热,肠风,溲血,痔疮,疥癣,湿疹,疔肿。 ❶ 《食疗本草》:“主邪气,产难,绝伤。又主瘾疹,牙齿诸风疼。” ❷ 《日华子本草》:“煎汤,治小儿惊痫壮热,疥癣及疔肿。” ❸ 《滇南本草》:“阴干为末,治一切大小便下血,或痔疮疼痛,脓血不止,灯草煎汤服。”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6~32g;或入散剂。 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千金方》:“治鼻窒,气息不通:槐叶150g,葱白(切)30g,豉15g。以水1000ml,煮取600ml,分温3服。” 单方应用 ❶ 《食医心镜》:“治痔、下血、肠风,明目:嫩槐叶500g。碾作末,煎呷之。 ” ❷ 中医杂志 1959;(5):“治慢性湿疹:槐叶(鲜)置沸水中冲洗净,捣烂如泥状,先用温开水洗净患部,将槐叶泥敷患处,外以纱布包扎,每日更换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