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榅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榅桲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 土木瓜(《药材学》)。 基源 为蔷薇科榅桲属植物榅桲的果实。榅桲属只有1种,原产中亚西亚,中国栽培。 原植物 榅桲Cydonia oblonga Mill.,又名木梨(《中国树木分类学》)。 历史 《本草拾遗》:“榅桲,树如林檎,花白绿色。”《本草图经》:“榅桲,旧不著所出卅土,今关陕有之,沙苑出者更佳。其实大抵类楂,但肤慢而多毛,味尤甘,实初熟时,其气芬馥,人将致衣笥中亦香。 ”《纲目》:“榅桲盖模楂之类生于北土者,故其形状功用皆相仿佛。”李珣《南海药录》言:关中谓林檎为榅桲。按述征记云:林檎佳美。榅桲微大而状丑有毛,其味香,关辅乃有,江南甚希。 观此则林檎、榅桲,盖相似而二物也。李氏误矣。 形态 灌木或小乔木,小枝细弱,无刺,圆柱形,嫩枝密被绒毛,后脱落,紫红色,二年生枝条无毛,紫褐色,有稀疏皮孔。单叶互生,叶片卵形至长圆形,长5~10cm,宽3~5cm,先端急尖,凸尖或微凹,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无毛或幼嫩时有疏生柔毛,深绿色,下面密被长柔毛,浅绿色;叶柄长8~15mm,被绒毛;托叶卵形,早落。花单生,花梗长0~5mm,被绒毛;花直径4~5cm;萼筒钟状,外面密被绒毛,萼片5,卵形至宽披针形,长5~6mm,反折,比萼筒长,内外两面被绒毛;花瓣5,倒卵形,长约1.8cm,白色;雄蕊20,花柱5,离生,基部密被长绒毛,子房下位,5室。 梨果梨形,直径3~5cm,密被短绒毛,黄色,有香味;萼片宿存;果梗短粗,长约5mm,被绒毛。 花期4~5月,果期10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6卷.405页.图版55∶5~7) 生境与分布 中国新疆、陕西、江西、福建等地有栽培。 。【生药】:采集 秋季采收成熟果实,纵剖为两,晒至全干。 药材产于江苏、山东、湖北、河北、陕西及东北。 鉴别 果实梨状,质坚硬,往往纵剖为两;表面暗红色或黄棕色,光滑不皱,肉厚而粗,断面颗粒状,边缘不卷曲。质松体轻,隔瓤淡淡黄棕色,上有种子脱落之凹痕。 味微酸而涩。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化学】: 成熟的果实含糖10.5%(其中主要为果糖,占6.27%)、鞣质0.66%、原果胶(Protopectin)4.7%、有机酸1.22%(为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和挥发油。 果皮含具有果实特殊气味的庚基乙基醚和壬基乙基醚。种子含粘质达20%,苦杏仁甙(Amygdalin)0.53%和脂肪油8.15%,油中含肉豆蔻酸(Myristicacid)和异油酸的甘油酯。 参考文献 CA 1962;56:5360b 。【药性】:性味 甘、酸,温。 功效 祛湿解暑,舒筋活络,下气,消食。 主治 伤暑,呕吐,腹泻,消化不良,胸闷。 ❶ 《海药本草》:“主水泻,肠虚烦热,散酒气,并宜生食。” 用法用量 内服:5~10g。 使用注意 《食性本草》:“发毒热,秘大小肠,聚胸中痰,壅涩血脉,不宜多食。”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伤暑,消化不良,关节疼痛,腓肠肌痉挛:榅桲4.5~9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