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格语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格语法 在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语言理论和方法 乔姆斯基的学生,美国语言学家菲尔墨(Charles J.Fillmore)看到转换生成语法的一些缺陷,提出了“格语法”的理论,在他的《关于现代的格理论》、《“格”辨》等论著中作了阐述。 这种新的理论接受了关于底层结构的基本假设,也有转换规则,认为句子里的每一个名词跟它有关的动词,在底层结构中都处于一定的语法关系和语义关系,这就叫“格”。它同传统语法的格(主要由名词的词尾表现出来)不是一个概念。按照格语法的理论,一个句子由情态或修饰与命题两种组成部分生成,前者引入疑问式、否定式、意愿式等范畴的成分,后者引入句子所传达的基本信息范畴的成分,包括动词和类似格的各种范畴,如施事格、工具格、方位格、受事格、客体格等。动词在格语法中担负命题的中心任务。 动词的词汇项规定它所在的深层结构的格。 格语法把以词法为主研究格的词形变化改为以句法为主,同时强调隐性范围的重要性,即不一定根据表层结构中语素的标记来识别格的区别,而可以根据名词选用上的限制以及转换的可能来识别不同的格。 菲尔墨认为,格是一切语言所共有的,只是由于各种语言通过不同的转换,格在句子的表层结构中表现不同而已。但是,语言中究竟有多少格,每个格如何下定义,尚无定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