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栀子豉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栀子豉汤

【方源】:

《伤寒论》。

【异名】:

栀子香豉汤、香豉栀子汤(《伤寒总病论》卷三)、栀子汤(《圣济总录》卷四十)、加减栀子汤(《云岐子脉诀》)、栀子豆豉汤(《准绳·幼科》卷五)、栀豉汤(《寿世保元》卷二)。

【组成】:

栀子十四个(劈) 香豉四合(绵裹)

【用法】:

上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功用】:

《伤寒贯珠集》:散胸中邪气,彻热,除烦止躁。

【主治】:

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胸脘痞闷,饥不能食,脉数,苔薄黄腻。

❶ 《伤寒论》: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恼;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舌上胎者;阳明病下之,其外有热,手足温,不结胸,心中懊,饥不能食,但头汗出者。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为虚烦者。
❷ 《肘后方》:霍乱吐下后,心腹烦满。
❸ 《普济方》:感冒发为寒热,头痛体痛。
❹ 《准绳·幼科》:小儿痘疹,虚烦惊悸不得眠。

【宜忌】:

凡用栀子汤,病人旧微溏者,不可与服之。

【方论选录】:

❶ 《伤寒来苏集》:栀子苦能泄热,寒能胜热,其形象心又赤色通心,故除心烦愦愦,懊结痛等症;豆形象肾,制而为豉,轻浮上行,能使心腹之邪上出于口,一吐而心腹得舒,表里之烦热悉除矣。
❷ 《成方便读》:栀子色赤入心,苦寒能降,善引上焦心肺之烦热屈曲下行,以之先煎,取其性之和缓;豆豉用黑豆窨而成,其气香而化腐,其性浮而成热,其味甘而变苦,故其治能除热化腐,宣发上焦之邪,用之作吐,似亦宜然,且以之后入者,欲其猛悍,恐久煎则力过耳。

【临证举例】:

❶ 伤寒懊 《名医类案》:江应宿治都事靳相庄患伤寒十余日,身热无汗,怫郁不得,卧非躁非烦,非寒非痛,时发一声,如叹息之状。医者不知何证,迎予诊视曰:懊怫郁证也。投以本汤一剂,十减二三,再以大柴胡汤下燥屎,怫郁除而安卧,调理数日而起。
❷ 神经衰弱 《河北中医》(1985;2∶14):用栀子豉汤加减治疗神经衰弱106例,结果痊愈55例,显效33例,好转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7.3%。辨证加减:肝阳上亢,灼伤心神型,加龙胆草,生地黄;心脾两虚,气血不足型,加甘草、人参、茯苓、白术;心肾不交,虚火妄动型,加生地黄、何首乌、丹皮。
❸ 鼻衄 《新中医》(1985;3∶46):余某,女,73岁。近十日每日上午10~11时自觉心烦、胸中如窒,随即鼻出鲜血,半小时后缓解。诊之血色鲜红,舌红、苔薄黄,脉弦稍数。用炒栀子、淡豆豉各15克,白茅根10克,服二剂即止。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