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鄂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鄂博即“敖包”(866页)。 鄂博 207 鄂博木、石、土堆,本是草原上牧区的界标,亦为蒙古族的祭神之处,又称“敖包”。鄂博一般用石块垒成,或用柳条筐装泥土,成圆形尖顶,置于小丘之上。敖包神是氏族的最高保护神,七月十三日为祭鄂博日。届时,鄂博之上插一带有经文方布的木杆,喇嘛自东而西绕鄂博行走、诵经,并将祭品扔到地上,众人争而食之。祭祀过后,开始摔跤、赛马。 ☚ 信仰 图腾 ☛ 鄂博e boMongolian cairn 鄂博亦作敖包、脑包,蒙古语音译,意为“堆子”。始见于清代,又称“封包”。遍布内蒙古、青海、西藏、新疆等地。多以石块或沙土堆积而成,也有以柳条围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圆包状或圆顶方形基座,内埋有铜佛像或金属利箭。上插若干木幡杆,杆上悬挂各色绸、布条。有的还在绸布上书写经文。初为道路和境界的标志,后逐渐成为民间祭祀山神、路神等活动场所。过路人边祷告投石鄂博上面,边伸手向前乞求保佑旅途平安。后从宗教性质的自然崇拜,演变为充满节日气氛的习俗。《新疆礼俗志》记道:“每岁四月,官民贞吉祀鄂博。祀毕,年壮子弟相与贯跤驰马,以角胜负。”旧历六月中喇嘛供奉牺牲,将陀罗尼挂于鄂博之杆上,并举行赛马、竞射、角力等,还在鄂博附近开展集市贸易和娱乐活动。旧时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各有自己公用鄂博,并有专人掌管,向牧民摊派牲畜以供祭祀费用。富裕人家多有自设的鄂博。解放后主要作为路牌和界标保存下来。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