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枳实 白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枳实 白术 【中医理论】 枳实辛散温通,破气消积,泻痰导滞,消痰止痛;白术甘温补中,补脾燥湿,益气生血,和中消滞,固表止汗。枳实辛散性烈,以泻为主;白术甘缓补中,以补为要,枳实以走为主,白术以守为要。二药参合,一消一补,一走一守,一急一缓,相互制约,相互为用,助其升清降浊之枢机,以达补而不滞,消不伤正,健脾强胃,消食化积,消痞除满之功。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腹胀痞满,大便不爽等症。 枳实7个,白术6g,以水5L,煮取3L,分3次温服,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引方名为枳术汤载于《金匮》。《外台》(卷八)名为枳实白术汤,《产育宝庆集》(卷上)称枳实汤,《准强·女科》(卷五)又名白术汤。宋代《全生指迷方》中亦载有“枳术汤”。治“心下盘旋,欲吐不吐,由饮癖停留不散”。药用“白术四两,枳实麸炒二两”。共为散。此方名及所用药物和《金匮》方均相同。然有几点与《金匮》方中“枳术汤”有明显之别。其一,王氏将《金匮》方中枳实由不定改为二两,由量大生用改为量小麸炒。其二,白术由《金匮》由小量改为大量,二两改用四两。其三,明确了白术与枳实的用量比例,白术二倍于枳实。其四,由汤剂改为煮散。 金代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载有“枳实丸”。主治“气不下降食难消化,常服进食逐饮”。药用“枳实麸炒一分五,白术一两。为细末,烧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饮下。”刘氏“枳实丸”虽与“枳术汤”名异而所用之药相间,并吸收了王氏在《金匮》方基础上的几点改进。刘氏“枳实丸”与王氏“枳术汤”相比,又有了新的进展。其一,在王氏由汤剂改为煮散的基础上,又将煮散改为丸剂其作用则更加缓慢。其二,在吸收王氏的药物炮制,用量比例等基础上,又用“烧饼为丸”。“烧饼”即是一种赋形剂是又是方中的一种成份。可养胃健脾。其三,服法用“米饮下”。米汤有养脾胃之功。借谷气以助脾胃。此三点改进比王氏对脾胃虚弱便为有利。 “枳术丸”是张元素所创,但不见于本人著作。其弟子李东垣在临床实践中悟出师用“枳术丸”’荷叶裹烧饭为丸”的道理,予以存录。见于《脾胃论》中。张氏“枳术丸”渊源于《金匮》的“枳术汤”,并吸收了王、刘两家改进成就,结合自己临床实践经验,又进一步提高而创制。药用“白术二两,枳实麸炒黄去瓤一两”。“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同子6个,每服50丸,多用白汤下,无时”。本方在取用王氏方用量,刘氏”烧饼为丸”的基础上,改用“荷吐裹烧饭为丸”而成。这样使本方的配伍更加周全,理论充分,扩大了《金匮》“枳术汤”的适应证。 枳术丸又载于《内外伤辨》(卷下),本主先补其虚,而后而其滞,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实,不复伤也,用于脾虚胃滞,食少痞闷之证。 枳实(麸炒)3两,白术(土炒)3两,一锉一剂。用水2盅煎至1盅,湿服。《古今医鉴》(卷六》称枳术散,用治心下窍狭不快。 可见枳术汤中枳实量重于白术,消重于补,意在以消为主,所行气消痞,适用于气滞水停心下时满之证。枳术丸中白术量重于枳实,补重于消,以补为主,且为丸剂,作用更缓,能健脾消痞,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胸脘痞满,不思饮食。故枳实、白术用药分量的多寡,现病体虚弱程度及积滞多少而足。其剂型为汤、为丸、为散的运用亦有法度。《张氏医通》云:“金匮治水肿心下如盘,故用汤以荡涤之;东垣治脾不健运,故用丸以缓消之。二方各有深意,不可移易。” 【化学研究】 1.样品制备 枳实(炒)250g,白术(炒)500g,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荷叶75g,加水煎煮,滤过,用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2.显微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草酸钙针晶细小,不规则地充塞于薄壁细胞中[1]。 3.薄层鉴别 3.1 枳术丸中白术的薄层色谱鉴别法 方法1:取本品3g,研碎,加乙醚3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新制备的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5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 方法2:取本品3g,研碎,加乙醚30ml。置水浴上回流1h,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醋酸工酯溶解使成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3μl,分别点于同一含羧甲基纤维素钠为粘合剂的硅胶H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10∶1)为展开剂,展开.4cm,取出,晾干,以环己烷为第二展剂,展干7cm,取出,晾干,喷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乙醇溶液,在80℃烘约数分钟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2]。 3.2 枳术丸中枳实和辛弗林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方法1:取本品3g,研碎,加乙醚20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枳实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辛弗林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1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甲醇—浓氨试液(13∶4∶3∶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5%茚三酮醇溶液,在105℃加热约10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紫红色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1]。 方法2:取本品3g,研碎,加甲醇15ml。加热回流1h,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甲醇4ml使溶解,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辛弗林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1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品溶液1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H薄层板上,以氯仿-丙酮-甲醇-浓氨试液(3∶3∶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5%茚三酮醇溶液,在105℃加热约10min,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桃红色斑点[1] 4.含量测定 4.1 枳术丸中橙皮苷的定量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 标准曲线的制备:精密称取橙皮苷标准品(在真空80℃干燥至恒重)9.95mg,置25ml量瓶中,加甲醇适量,水浴加热溶解,冷却后加甲醇稀释至刻度。精密吸取5ml加到50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精密吸取1、2、3、4、5ml分别取置于10m1容量瓶中,用乙醇稀释至刻度,在紫外分光光度计284±1nm波长处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橙皮苷在4~20μg/ml的乙醇溶液中与吸收度呈线性关系。共回归方程为:C=31.057A0.0454(μg/ml),相关系数r=0.9998。含量测定:精密称取枳术丸粗粉约1.1g,置索氏提取器中,先加石油醚(30~60℃)80ml,置热水浴中回流1h。弃去石油醚,另取甲醇80ml,提取至无色为止。趁热过滤于100ml量瓶中,用适量甲醇洗涤提取器,合并后,冷却至室温,再用甲醇加至刻度,摇匀,取约0.5g聚酰胺于蒸发皿中,置水浴中加热。精密吸取1ml样品液,逐滴加到0.5g聚酰胺上,混匀,干燥后移至装有约0.5g聚酰胺的层析柱上,用氯仿洗脱3次,每次10ml,弃去氯仿液,再用甲醇洗脱3次,每次10ml,洗脱流速为0.9ml/min,合并甲醇液于蒸发皿中,水浴加热浓缩至约1ml。加入适量乙醇稀释,过滤于100ml量瓶中,冷却至室温,用乙醇加至刻度。于284±1nm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其含量[3]。 4.2 枳术丸中橙皮苷的测定条件[4]——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 杨氏也用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进行枳丸中橙皮苷含量的分析研究[4]。 选择测量条件:取橙皮苷和干扰成分提取液,以空白液为对照,在紫外区间扫描得吸收光谱,在两条光谱曲线区别明显的230~300nm波长范围内,以1nm为波长间隔测定两条光谱的吸收度值,并输入计算机。结果在波长范围238~252nm,间隔1mn,所得两条光谱的15点2次正交多项系数比值(1P干/P橙1=8.95×10-4)远小于1%,可消除干扰组分对橙皮苷含量测定的影响。 回归方程:精密量取不同体积的橙皮苷标准液,分别置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在上述测量条件下,测其吸收度值,再按下式求出各标准液的正交函数P值,回归方程结果见表9-2-1。 9-2-1 橙皮苷标准溶液的线性回归 从上表可知,食积组小鼠胃酚排空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单味枳实、白术及其配伍皆提高食积小鼠办酚红排空率,枳实组、枳实2∶1组、枳术1∶2组与枳实1∶2组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白术组与正常对照组比差异显著(P<0.05);白术组与枳实组比差异显著(P<0.01);枳术2∶1组与白术组比差异显著(P<0.01);枳术1∶2组与白术组比差异显著(P<0.05);枳术1∶2组与枳实组比差异显著(P<0.05)。 从表9-2-17可知,食积小鼠小肠后三段酚红含量明显低于正常组对照组,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单味枳实、白术及其配伍皆提高食积小鼠小肠后三段酚红含量,枳实组、枳实2∶1组、枳实1∶2组与食积组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白术组与食积组比差异显著(P<0.05);白术组与枳实组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枳术2∶1组比差异显著(P<0.05)。 9-2-17 单味枳实、白术及其配伍对食积小鼠小肠酚红推进的影响( 从表9-2-18可知,食积小鼠血浆胃动素含量小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单味枳实、白术及其配伍皆提高食积小鼠血浆胃动素含量,枳实组与与食积组、白术组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白术组与食积组比差异显著(P<0.05);枳术2∶1组与食积组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枳术1∶2组与食积组、枳实组比差异显著(P<0.05)。 9-2-18 单味枳实、白术及其配伍对食积小鼠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3.保肝、利胆作用 按每日4g/kg给小鼠灌服本药能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肝糖原和降低血糖。实验还表明,本药有增加大鼠胆汁分泌和抑制正常小鼠胃肠推进趋势[14]。另有报道,小鼠内服本方煎剂有防止四氯化碳引起的肝糖原减少的作用[14]。 4.其他 按每日8g/kg给药能明显提高正常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炭末的吞噬能力,提高小鼠耐缺氧能力[15]。 【临床应用】 1.治疗胃下垂 周氏[16]用枳术汤重剂治疗胃下垂32例,男9例,女23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23岁,30岁以下7例,32岁至40岁16例,40岁以上9例;病程在2年以下者10例,2至5年者11例,6至10年者8例,10年以上者3例。全部病例均经X线钡餐造影检查而确诊(胃张力明显减低,胃小弯角切迹在骼嵴连线以下4cm至12cm),其中经纤维胃镜检查合并浅表性胃炎者19例。主要临床表现:脘腹痞痛,或隐痛或坠痛,空腹时轻,进食后重,嗳气不舒,胃脘部有振水声,纳食减少,形体消瘦,大便薄溏或干结等。基本方:枳实、白术各50g。加减法:肝郁气滞明显者加柴胡、佛手柑、郁金等;脾胃气虚寒者加干姜、党参等;脾胃郁热者加黄连、吴茱萸等;湿阻脾胃加川朴、苍术等,纳食减少者加山楂、神曲等;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柏子仁等;大便溏薄者加怀山药、煨葛根等。症状改善后,以枳实、白术减量巩固。结果9例痊愈(胃小弯角切迹回升至髂嵴连线以上,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12例显效(胃小弯角切迹位置有明显上升,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8例有效(胃小弯角切迹有所上升,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3例无效(胃小弯角切迹位置及临床症状和体征无变化)。服药时间最长90d,最短21d,这与病变程度与年龄有关,3例无效病人中,2例为60岁以上年龄,1例为胃下垂超过12cm者。郭剑新[17]以枳术汤加升麻治疗胃下垂34例,随证加减,煎服,总有效率97.1%。 2.治疗慢性胃炎胃脘痛 杜氏用枳术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70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22例;年龄30岁以下者16例,30~50岁38例,50岁以上者16例,病程在两年以下15例,2~5年者4例,6~10年者15例,10年以上者4例。 慢性浅表性胃炎38例,慢性肥厚性胃炎19例,胆汁反流性胃炎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4例。肝气犯胃,加香附、广郁金;肝胃郁热加左金丸、山栀、大黄、佛手;脾胃阴虚去柴胡、白扁豆,加沙参、麦冬、生地、石斛;脾胃虚寒,加良姜、黄芪;重用白扁豆,加失笑散、党参。结果:痊愈(经治疗3个月后胃镜或X线钡餐复查正常,症状消失)16例;显效(胃镜或X线复查好转,症状基本消失或部分消失)51例;无效(胃镜或X线钡餐复查无变化,症状无改善)3例。总有效率为95.71%[8]。 王氏用枳术丸加味治疗胃脘痛效好[19]。基本方:炒枳实80g,炒白术60g,醋元胡50g。共研细粉,每日服3次,每次7g,白开水送下,偏重气滞,枳实加至12g,偏热者,白术生用,另加冰片2g,偏寒者加肉桂40g,病久痛甚加香附50g,吞酸糟杂加乌贼骨80g。 3.治疗痞满证 丁氏[20]等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将枳术丸剂型改良为冲剂。共观察治疗135例。其中门诊85例,住院50例,男性45例,女性90例;年龄20~62年,平均42.5岁。按就诊顺序,随机平行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90例,男性30例,女性60例,平均年龄44.6岁,对照组45岁,男性15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43.5岁。中医辨证分型:脾胃虚弱型60例,伤食积滞型75例。其中治疗组脾胃虚弱型40例,伤食积滞型50例;对照组脾胃虚弱型20,伤食积滞型25例。病情程度:轻度(+)27例,中度( 中医诊断:符合痞满证的诊断(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痞满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中医辩证符合脾胃虚弱的患者以及因饮食不节、食滞未消而作痞满者(伤食积滞型)均为观察对象。西医诊断:经胃镜、B超、肝功能等检查,排除胃、十二指肠及肝、胆、胰等器质病变,以胃肠动力学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功能性消化不良”者。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中药新药治疗痞满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分+、 治愈:痞满症状消失。显效:痞满症状明显减轻,由( 无效:痞满症状减轻不及+或加重。治疗组口服枳术冲剂,每日2次,每次10g。对照组服用枳术丸,每日2次,每次6g。服药时间最长不超过2周。观察期间不服用其他药物。枳术冲剂与枳术丸采用同一批原药材按标准制备并提供。主要观察病人胃部饱胀、胀痛、饮食、嗳气、大便等情况。治疗前后给予分别记录+、 从表9-2-19可知,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8%。两组具有显著差异(P<0.01)。 9-2-19 总疗效比较 病情程度与疗效关系,见表9-2-20。 9-2-20 病情程度与疗效关系 表9-2-20表明两组对病情轻度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中、重度病情的疗效,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中医辩证证型与疗效关系,见表9-2-21。 9-2-21 中医辨证证型与疗效关系 表9-2-21表明治疗组各型疗效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二证型相同,经Ridit分析检验,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枳术冲剂对脾胃虚弱型和伤食积滞型的痞满证疗效相近。 丁氏等[23]通过枳术冲剂与原剂型枳术丸治疗135例痞满证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总有效率达97.8%。冲剂明显优于丸剂。经临床疗效分析,对病情中高度的疗效,冲剂也明显高于丸剂。 另有报道陆氏[20]应用中药枳术汤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胀痞满117例(治疗组),并与西药对照组112组例进行对照观察,收效满意。两组病例全部为住院病人,治疗组117例中,男36例,女81例,年龄28~40岁38例,41~54岁79例,平均43岁。西药对照组112例中,男38例,女74例,年龄29~40岁42例,41~52岁70例,平均40岁。治疗组中用中药枳术汤治疗,基本方:枳实24g,白术12g,用法:加水300ml,煎至150ml,分3次煎服,每日1剂,4d为1疗程,术后24h给药。对照组用西药消胀片(二甲基硅油片),每次150毫克,每日3次;维生素B6每次20毫克,每日3次。疗效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疗效标准判定。腹胀痞满消失为痊愈;腹胀痞满明显减轻为有效;腹胀痞满依然或加重为无效。结果:中药治疗组痊愈94例,占80.3%;有效19例,占16.3%;无效4例,占3.4%。总有效率96.6%。西药对照组痊愈17例,占15.2%;有效32例,占28.5%;无效63例,占56.3%。总有效率43.7%。两组经统计学比较,P<0.01,差异非常显著。 王氏[21]用本方加槟榔、厚朴、牵牛子、柴胡、黄芩、败酱草、桃仁、红藤治愈1例术后坏疽性阑尾炎、腹胀便秘的患者,药后泻稀水便,连进2剂后诸证大减,后去牵牛子,加生黄芪、生甘草再服,伤口愈合。用枳术汤治疗肺原性心脏病合并低钾血症致腹胀也有效[22]。 4.治疗厌食证 李氏等[24]用枳术丸对不同证型小儿厌食证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摄食量的改变、临床症状积分功改变,以及不同证型与疗效的关系。可见枳术丸对脾失健运,胃阴不足两型厌食证的疗效优于脾胃气虚型厌食证。 田氏等[25]用枳术丸加味治疗小儿厌食症38例,年龄2岁以下者8例,年龄2~4岁者20例,年龄5~10岁者10例,时间最长者2年,最短者2个月,以上病例均为饮食不节,过食伤脾引起。药物组成:枳实10g,白术15g,荷叶10g,焦楂10g,半夏曲6g,胡连6g,姜黄6g,砂仁6g,内金10g,炙甘草4g,水煎服,每日1剂。38例中,服5剂后食欲大增者28例,服7剂后食欲改善明显者8例,服10例后食欲改善者2例。 5.临床治疗便秘 黄氏报道枳术汤可以用于老年习惯性便秘的治疗,临床应用每获良效[26]。 6.治疗腹部包块等 李氏[27]报告用本方治愈1例心下坚满如大盘的患者,病已4年,心下部位皮色不变,略高于四周腹壁,触之聂聂而动,脉沉滑,拟方:炒枳实12g,白术12g,连服四剂,感心下舒软,与四周腹壁平。继服上方4剂,病愈。 邱氏[28]报道1例男性病人,因食牛肉而致上腹部有一包块,疼痛、呕吐不能进食,钡餐检查报告:慢性胃炎、胃内蛔虫、胃石症。超声探测到剑突下稍偏左有一前后径5cm×6.5cm×6.5cm的包块,处以枳实24g,白术15g,山楂30g。服1剂痛减呕止,6剂后胃疼大减,后于方中加半夏、槟榔配服驱虫净,排出蛔虫10余条,再于初诊方中加生蒲黄、五灵脂,20剂后,诸证消失,超声波复查证实包块消失。 7.治疗术后肠粘连 向氏[30]利用枳术汤为基本方,辨证加减治疗术后单纯性肠粘连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9~56岁。病程最短为术后15d,最长8年。手术病种:胃次全切除术9例,阑尾切除术10例,胆囊切除术5例,子宫全切术6例。组方:枳实20g,白术50g,当归12g,三棱10g,莪术10g,肉苁蓉15g,桃仁10g。辨证加减:偏虚加黄芪、党参;偏热加黄连、蒲公英、山栀;痛甚加大腹皮、元胡、厚朴。用法:予上方水煎汁200ml,分2次保留灌肠,每日1剂,连续5d。再以上方为基本辨证加减,连服7d,12d为1疗程。并配合胃肠减压、抗炎、输液、禁食等治疗。临床治愈:所有因肠粘连而呈现的症状全部消失,随访半年无发者。显效:症状基本消失,随访半年,偶有1~2次复发。好转:腹痛缓解,或发作间歇时间延长,随访半年有数次复发。无效:主要病征无改善,转其他方法治疗。治疗结果见表9-2-22。 9-2-22 枳术汤加味治疗腹腔手术并发肠粘连疗效 8.治疗心源性水肿 用本方加味治疗12例心源性水肿。患者年龄30~50岁以上,包括肺心病10例和风心病2例。服中药期间停用西药。基本方:枳实60g,白术40g。颜面肿甚加麻黄、细辛;上气而喘加葶苈子;腹部肿加大腹皮;下肢肿甚冷加附子、干姜。5d为1疗程。结果8例显效(水肿消退,心悸减轻,能行轻体力劳动);4例有效(水肿基本消退,活动后限于两踝微肿,心悸减轻,生活能自理,3个月内不复发)[29]。 9.治疗小儿发热 朱氏[31]用枳术汤治疗小儿发热50例,50余例全部有效,其中服药最少者1剂,最多者4剂,除少数患者因失水需补液外,其余全部停用西药。退热时间最短者1d,最长者5d。 所有病例均表现为发热时间长,用西药治疗无效或效不佳者,伴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或不进食,或便秘,或腹泻下物为未消化食物。口干、苔腻或腐。其中发热最短者3d,最长者10d。无明显器质性病变。 小儿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若水气痞结心下,或饮食停滞肠胃,进一步影响脏腑功能,则导致发热绵绵不退。枳术汤功能行气消食理脾,食消脾胃功能恢复,热即自除。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使用枳术汤宜中病即止。 10.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致腹胀 郭氏[42]用枳术汤治疗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合并低钾血症所致腹胀44例,效果满意,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伴低钾血症导致肠胀气患者44例,男23例,女21例。年龄55~75岁,平均62.4岁。治疗前血钾浓度平均为3.2mmol/L,严重腹胀,肠鸣音减弱。服用枳术汤(即枳实25g,白术30g)1剂/d,水煎服。服药7d后患者血钾浓度平均上升至4.1mmol/]L,治疗前后血钾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此时腹胀明显减轻,胃肠蠕接近正常,继而食欲好转,一般情况改善。 11.其他 枳术汤加味可以治疗小儿肝脾肿大[32]、眼钝挫伤后低眼压[33]等疾病[34~35],还可以治疗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而属脾虚滞兼食欲不振者,均可用本方治疗,临证随证加减,效果更佳[36]。用枳术丸合升陷汤,并加大枳实用量至30g,治疗胃下垂、子宫脱出脱肛,疗效似优于补中益气汤。胃下垂加砂仁、丹参;治子宫脱出加益母草、当归;治脱肛加石榴皮[37]。 枳术汤加减尚可用于脱肛、肾柿石、胎疽,心下悸动[43],肝脾肿大[44]等。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512 2 吕武清,龙新华.中成药中的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北京:人民卫生出社版,1997;188:381 3 杨冬青,沈映欢.枳术丸质量标准的研究.中成药,1991;13(5):11 4 杨士伟,王鹏,刘安,等.用正交函数分光光度法测定枳术丸中橙皮苷的含量.西北药学杂志,1994;9(6):251 5 欧阳强,邱黎和,周郗竹.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枳实、枳术丸中橙皮苷的含量.中成药,1996;18(7):9 6 罗尚风,李国光,何宇东,等.枳术丸的化学成分分析.西北药学杂志,1994;9(5):206 7 朱自平,等.白术、苍术及其复方对离体家兔小肠运动的影响.中成药研究,1983;(7):25 8 中医大辞典编辑委员会.中医大辞典中药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9:286 9 马振亚.中药方剂免疫药理研究.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24 10 张促一.中药汤剂不同煎法对药效影响的动物实验观察.山西中医,1988;4(5):52 11 鄢顺琴,凤良元,黄德武,等.枳术丸对胃排空推动作用的影响.中成药,1996;18(4):30 12 徐小平.枳术丸的药效学研究.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23(2):43 13 黄春林,张北泉,黄江虹.加味枳术汤通便作用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中医杂志,1996;37(4):221 14 阎惠勤,牛自平,苗爱蓉,等.枳术丸的药理研究.中药药理与临床,1971;7(1):8 15 谢鸣.中医方剂现代研究.北京:学苑出版社,1997 16 周薇莉,叶平胜.枳术汤治疗胃下垂32例.中成药研究,1983;(7):25 17 郭剑新.枳术汤加味治疗胃下垂34例临床观察.天津中医,1996;13(1):30 18 杜见斌.枳术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慢性胃炎70例.湖北中医杂志,1990;(5):12 19 王致中.枳术丸加味治疗胃脘痛.新疆中医药,1994;(4):64 20 陆永才,仇明,枳术汤治疗腹腔胆囊切除术后腹胀痞满117例.浙江中医杂志,1996;31(3):107 21 王占玺.张仲景药法研究.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4:593 22 郭春林,马国珍,王福.枳术汤治疗肺原性主脏病合并低钾血症致腹胀44例.中西医结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5;2(4):176 23 丁蔚,陈葶.枳术冲剂与枳术丸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中成药,1997;19(12):22 24 李萍,司运萍.枳术丸对三种不同证型厌食证的临床观察.中成药,1997;19(4):22 25 田满荣,李莉.枳术丸加味治疗小儿厌食症38例.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2):219 26 高洪寿.枳术汤治疗才年习惯性便秘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实用急救,1997;4(4):173 27 李鲤.学用仲景方治验四则.河南中医,1982;(1):43 28 邱德泽.《金匮》枳术汤积治愈脾积.江西药中医药,1984;(4):26 29 王延凡.枳术汤治疗心源性水肿12例.浙江中医杂志,1993;28(12):538 30 向丽萍.枳术汤加味治疗术后单纯性肠粘连30例.湖南中医药导报,1997;3(2~3):42 31 朱启文.枳术汤治疗小儿发热50例.湖北中医杂志,1997;19(2):26 32 白峻峰,枳术化癥散治疗小儿肝脾肿大.北京中医,1994;(2):64 33 薛宝双.枳术汤加味治疗闻明眼钝挫伤后低眼压1例.中国中医眼科杂志,1994;4(4):242 34 刘娟,王永吉.枳术丸的加减及应用.山西中医,1997;13(4):47 35 王吉善.枳术汤临床新用.陕西中医,1989;(3):123 36 冯玉明.胃脘痛的中成药治疗.中成药研究,1985;(6):16 37 马有度.医方新解.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52 38 罗尚风,李罗光,何宇东,等.枳术丸的化学成分分析.西北药学杂志,1994;9(5):206 39 任钧国.枳实白术及其配伍对脾虚及食积小鼠胃肠运动影响.河南中医学院,2000届硕士毕业论文 40 王致中.枳术丸加味治疗肾脘病.新疆中医药,1994;(4):64 41 丁蔚,陈草.枳术冲剂与枳术丸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中成药,1997;19(12):22 42 郭春林,马国珍,王福.枳术汤治疗肺原性心脏病合并低血钾症致腹胀44例.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5;2(4):176 43 王吉善.枳术汤临床新用.陕西中医,1989;10(3):123 44 白峻峰.枳术化癥散治疗小儿肝脾肿大.北京中医杂志,1994;(2):64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