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枳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枳壳 中药名。 出《雷公炮炙论》。为芸香科植物枸橘Poncirus trifoliata(L.)Raf.、酸橙Citrus aurantium L.、香圆C.wilsonii Tanaka或玳玳花C.aurantium L.var.amara Engl.等将近成熟的果实。7~8月间采收,从中部横切成两半,阴干、风干或微火烘干。 ❶ 绿衣枳壳:为植物枸橘的近成熟果实,呈半圆球形,直径约2~3厘米。外皮橙褐色或绿黄色,散在众多小油点及网状隆起的皱纹,密被细柔毛。果实顶端的一面有明显的花柱残基,基部的一面有果柄痕或残留短果柄。 横切面果皮厚4~6毫米,黄白色,沿外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6~8瓣,干缩呈棕褐色;中心柱宽4~6毫米。气香,汁胞味微酸苦。 产福建、陕西等地。 横切面果皮厚约6~12毫米,中果皮黄白色。边缘有1~2列棕黄色油点;瓤囊10~13瓣,棕褐色;每瓤囊中常有种子数粒;中心柱宽7~11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 横断面果皮厚7~13毫米,中果皮呈灰白色或白色;瓤囊10~12瓣;中心柱宽4~7毫米。气香,汁胞味酸而后苦。 产四川、江西、浙江等地。 横断面果皮厚5~10毫米,棕黄色;瓤囊9~12瓣;中心柱宽4~8毫米。气香,汁胞味苦而后酸。产江苏。枳壳:除去瓤、核,洗净,稍浸,捞出,润软,以手能捏对折为度,切片,晾干。炒枳壳:取麸皮撒于热锅内,待色黄冒烟时,加入枳壳片,炒至淡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枳壳片50千克,用麸皮5千克)。味苦辛,性凉。 入肺、脾、大肠经。破气,行痰,消积。 治胸膈痰滞,胸痞,胁胀,食积,噫气,呕逆,下痢后重,脱肛,子宫脱垂。《药性论》:“治遍身风疹,肌中如麻豆恶痒,主肠风痔疾,心腹结气,两胁胀虚,关膈拥塞。”《本草纲目》:“治里急后重”。内服:煎汤,3~9克(大剂15~60克);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炒热熨。脾胃虚弱及孕妇慎服。 每服3克,白汤调下。未知,再与(《本事方》)。 合定扎煮,慢火水煮1日,汤减再加热汤,勿用冰水,待时足汁尽去巴豆,切片晒干,勿炒,为末,醋煮面糊丸,梧子大。每服20~40丸,随病汤使(《秘传经验方》)。 ❹ 治产后生肠不收:枳壳60克。去瓤煎汤,温浸良久即入(《经验方》)。 水煎兑鸡汤服。 每日2次。或枳壳15克,升麻5克。水煎服(《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 ❼ 治风疹痒不止:枳壳90克,麸炒微黄,去瓤为末。每服6克,非时,水一中盏,煎至6分,去滓服(《经验后方》)。 ❾ 治小儿软疖:大枳壳1个,去白,磨口平,以面糊抹边,合疖上,自出脓血尽,更无疤痕也(《世医得效方》)。各种枳壳均含挥发油和黄酮甙等物质。玳玳花未熟果实的皮中,含新橙皮甙;果实成熟时,新橙皮甙消失而柚皮甙增多。接近成熟的酸橙果实中,含维生素C36.6~82.1毫克/100克。从香圆枳壳和枸橘中分离到同一种生物碱样物质,其盐酸盐为白色棱柱晶,易溶于水,熔点215~216℃,在萤光灯下显紫色萤光。其药理作用与枳实同。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