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枇杷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枇杷叶 【概况】: 异名 巴叶(《中药材手册》)。 基源 为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的叶。枇杷属全世界约30种;中国产13种,其中药用植物2种。 原植物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Mespilus japonica Thunb.),又名卢桔(广东)。 历史 枇杷列入《别录》中品。苏颂谓:“叶大如驴耳,背有黄毛。”寇宗奭谓:“其叶形如琵琶,故名。”李时珍谓:“叶微似栗,冬花春实,其子簇结有毛,四月熟,白者为上,黄者次之,无核者名焦子。”又苏恭谓:“凡用须火炙,以布拭去毛,不尔,射入肺,令咳不已。”可见与现今所用者一致。 形态 常绿小乔木,高可达10m;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 单叶互生,叶片革质,披针形、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12~30cm,宽3~9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上部边缘有疏锯齿,基部全缘,上面光亮,多皱,下面密生灰棕色绒毛,侧脉11~21对;叶柄短或几无柄,长6~10mm,有灰棕色绒毛。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密生绒毛;萼筒浅杯状;萼片5,三角形,萼筒和萼片外面有锈色绒毛;花瓣5,白色;雄蕊20,远短于花瓣;花柱5,离生,子房下位,5室。 果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2~5cm,黄色或桔黄色,外有锈色柔毛,不久脱落;种子1~5,褐色,光亮。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5~6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36卷.263页.图版35∶1-5) 生境与分布 四川、湖北有野生,中国华东、华中、华南以及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广为栽培。日本、印度、越南、缅甸、泰国、印度尼西亚也有栽培。 。【生药】: 采集 全年皆可采收,采摘后,晒至七、八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药材主产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北。 鉴别 性状 叶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有光泽,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绒色。 叶片厚,革质而脆,易折断。 气微,味微苦。以完整、色灰绿者为佳。 显微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扁方形,外被厚的角质层;下表皮有多数单细胞非腺毛,近主脉处多弯成人字形;气孔可见。栅栏组织3~4列细胞,海绵组织疏松。 主脉维管束外韧型,近环状;中柱鞘纤维束排成不连续的环,壁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主脉及叶肉中均散有粘液细胞,并含草酸钙方晶及簇晶。 (图见《中药鉴定学》.第1版.图10-9)粉末:红棕色。 ❶ 非腺毛,单细胞,多弯曲,有的折合成人字形,顶端钝圆,基部狭窄,完整者长至1260μm,中部直径17~43(~55)μm,折合处宽至86μm,壁厚2~7μm,微木化,较粗者壁有网状纹理。 ❷ 纤维细长,完整者长104~360μm,直径7~18μm,壁厚2~8μm;有的纤维束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的壁不均匀增厚,微木化。 ❻ 下表皮垂周壁薄,微弯曲。气孔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21~29μm,副卫细胞4~7个,不定式。 ❼ 粘液细胞呈椭圆形或类圆形,长53~90μm,直径29~56μm。(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319页.图153) 加工炮制 ❶ 枇杷叶丝 取原药材,除去绒毛,用水喷润,切丝,干燥。 贮藏 置干燥处,蜜炙枇杷叶,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 含挥发油,其中有橙花叔醇(Nerolidol)、金合欢醇(Farnesol)、α和β蒎烯、莰烯、月桂烯、对聚伞花素、芳樟醇、α-衣兰烯、α和β金合欢烯、樟脑、橙花醇、牻牛儿醇、α-毕澄茄醇、榄香醇、顺-β、γ-己烯醇和芳樟醇氧化物。还含苦杏仁甙(Amygdalin)、熊果酸、齐墩果酸、酒石酸、柠檬酸、苹果酸、鞣质、维生素B及C和山犁糖醇(Sorbitol)[1],尚含皂甙、糖类(葡萄糖、蔗糖、果糖等)以及微量砷[2]。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248 [2]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401 【药理】: ❶ 平喘作用 枇杷叶乙酸乙酯提取物5×10-2g/ml浓度,对组胺引起的豚鼠离体气管收缩有抑制作用。 参考文献 新医药学杂志 1973;(12)∶31 【药性】: 性味 苦,凉。 ❶ 《别录》:“苦,平。” 归经 入肺、胃经。 ❶ 《滇南本草》:“入肺。” 功效 清肺和胃,降气化痰。 主治 肺热痰嗽,咳血,衄血,胃热呕哕。 ❶ 《别录》:“主卒啘不止,下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4.5~9g(鲜品15~30g);熬膏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 《本草经疏》:“胃寒呕吐及肺感风寒咳嗽者,法并忌之。”。【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前胡、桑叶,治风热咳嗽。 ❷ 配桑白皮、贝母,治燥热咳嗽。 ❻ 配母丁香,治小儿吐乳不定。 方选和验方 ❶ 枇杷叶汤(《圣济总录》)治哕逆不止,饮食不入:枇杷叶(拭去毛,炙)120g,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50g,甘草90g(炙,锉)。 上3味粗捣筛。每服6g,水250ml,入生姜(1枣大),切,同煎至7分,去渣稍热服,不拘时候。 为末服。 ❸ 《本草衍义》:“治妇人患肺热久咳,身如炙,肌瘦,将成肺痨:枇杷叶、木通、款冬花、紫菀、杏仁、桑白皮各等份,大黄减半,各如常制,治讫,同为末,蜜丸如樱桃大。食后、夜卧,各含化1丸。 ” ❺ 《滇南本草》:“治咳嗽,喉中有痰声:枇杷叶15g,川贝母4.5g,叭旦杏仁6g,广陈皮6g。共为末,每服3~6g,开水送下。 ” 1岁以下每次服10ml,3~4岁服20~30ml,5~6岁服30~50ml。日服3~5次。 ” 共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日分2次服,连服2个月。” 单方应用 ❶ 《福建药物志》:“治感冒咳嗽:枇杷叶12g,薄荷6g。水煎服。 ” 食疗 《果蔬食疗》:“治自汗,盗汗,产后多汗:用新鲜枇杷叶若干,去毛洗净,包250g糯米(清水浸泡1夜)粽子,蒸熟后食用。每天1次,连服3~4天。 ”。【医药家论述】: ❶ 李时珍《纲目》:“枇杷叶气薄味厚,阳中之阴,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 又治妇人发热咳嗽,经事先期,佐补阴清热之药服之,可使经期正而受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