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松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松叶 【名称出处】:《本草经集注》 【概况】: 异名 松毛(《简便单方》),猪鬃枯叶(《圣惠方》),松针(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 为松科松属植物的油松、马尾松、云南松或同属有关植物的 原植物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马尾松P.massoniana Lamb。云南松P.yunnanensis Franch. 余项参见“松节”条。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以腊月采者最好,晒干。 鉴别 叶针状,长约12~18cm,粗约1mm,两针1束,外包有长约5mm的叶鞘,黑褐色。针叶中央有长细沟,表面光滑,灰暗绿色。质轻脆。气微。 。【化学】:马尾松针叶中含少量树脂酸,为海松酸(Pimaric acid)、山达海松酸(Sandaracopimaric acid)、左旋海松酸或长叶松酸(l-Pimaric acid,Palustric acid)、异海松酸(lsopimaric aicd)、松香酸(Abietic acid)、去氢松香酸(Dehydroabietic acid)、新松香酸(Neoabietic acid)、贝壳杉酸-19-单甲酯(Agathic aicd 19-monomethyl ester)、南洋杉酸(Imbricataloic acid)[1]。叶的挥发油中主含α-蒎烯、β-蒎烯和3-蒈烯(3-Carene),还含少量水芹烯(β-Phellandrene)、月桂烯(Myrcene)和柠檬烯[1],乙酸龙脑酯[2],氨基酸有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氯酸、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等17种,还含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H、维生素K以及无机元素P、Ca,β-胡萝卜素、植物甾醇、植物醇、叶绿素、芦丁、叶酸、蛋白-维生素混合物和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3]。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1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9 [2] 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69 [3] 沈阳药学院学报 1990;7(3):224 【药性】: 性味 ❶ 《别录》:“苦,温。” 归经 《本草再新》:“入心、脾二经。” 功效 祛风燥湿,杀虫,止痒。 主治 风湿痿痹,跌打损伤,失眠,浮肿,湿疮,疥癣,防流感,流脑,钩虫病。 ❶ 《别录》:“主风湿疮,生毛发,安五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60g);或浸酒。外用:煎水洗。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松叶酒(《千金方》)治脚弱十二风,痹不能行:松叶30kg,细切之,以水200kg,煮取24kg,以酿25kg米,如常法;别煮松叶汁以渍米并 ❷ 《外科正宗》:“治风湿顽癣:松叶(炒黑)30g,轻粉、樟脑各9g。湿则干掺,燥则用油调搽,如痒极者,以米醋调敷。并治冻疮。 ” 单方应用 ❶ 《千金方》:“治历节风痛:松叶捣汁200ml,以酒600ml,浸7日,服50ml,日3服。” 倪朱谟《本草汇言》:“松叶,去风湿,疗癣癫恶疮之药也。性燥质利,炒黑善去风湿,顽癣湿烂,浸渍不干。并敷冬月冻疮。生取捣烂作丸,能治大风癞疾,或历节风痛,或脚气痿痹,或头风头痛等证。以上数病,凡关风湿致患者相宜,倘因血虚风燥致病者禁用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