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稘
《广韵》居之切,平之,见。 ❶ 一整年;周年。后多作“期”。《说文·禾部》:“稘﹐复其时也。《虞书》曰:‘稘﹐三百有六旬。 ’”{段玉裁}注:“稘﹐言帀也。十二月帀爲‘期年’﹐一月帀爲‘期月’。今皆假‘期’爲之﹐‘期’行而‘稘’废矣。”《新唐书·温彦博传》:“{彦博}以忧国故﹐耗思殚神﹐我见其不逮再稘矣﹐恨不许少閑﹐以究其寿。”《新唐书·列女传·段居贞妻谢氏》:“出入二稘﹐伺其便。”{王闿运}《诏建定兴鹿壮节祠碑》:“帅厉壮义﹐固守一稘。” ❷ 世纪;一百年。{严复}《斯密亚丹传》:“当十七稘中叶﹐{英国}国论最淆﹐教宗演事上无犯之旨。”{李大钊}《民彝与政治》:“以文冢窟藏之物眩惑吾二十稘国民之耳目﹐如古董论者之所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