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杨凤翔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杨凤翔 【生卒】:1840—1900 【介绍】: 清末抗俄将领。 汉军镶黄旗。吉林永吉人。 初任笔帖式,后历升骁骑校、佐领、协领、参领。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吉林将军长顺赴奉天督师,杨凤翔负责粮饷运输,因供应及时,清廷特旨赏给头品顶戴,以副都统交军机处存记。 1897年署珲春邦办边防大臣。其时沙俄觊觎吉林领土,屡犯边界。 杨凤翔在珲春整顿边务,训练军队,鼓励开垦,兴办官学,对开发和保卫珲春起了推动作用。1898年5月,杨凤翔补授阿勒楚喀副都统。 1899年12月擢任黑龙江副都统。为左翼翼长,率军驻瑷珲。1900年杨凤翔对当地义和团活动予以支持,将旧存枪炮刀矛等各种军械修理后供团众使用。7月6日,沙皇尼古拉二世自任侵华俄军总司令,兵分六路入侵我国东北,瑷珲成为其向北路进犯的首要目标。 7月8日,沙俄阿穆尔总督向黑龙江将军寿山提出借道瑷珲、卜奎、往哈尔滨“护路”的无理要求,遭寿山严辞拒绝。杨凤翔接寿山宜对过境俄军予以迎头痛击的命令后,即率清军及义和团沿黑龙江挖战壕150余里,并在要隘设置炮台,准备迎战。7月14日晨,俄军无视寿山抗议,派“米哈依尔”号军舰拖带驳船4艘,满载兵马欲过瑷珲,被杨凤翔派兵拒之于三道沟。 交涉不成,两军开火,两名俄军官并一些士兵被打死,以后双方互相轰击数日,杨凤翔曾令骑旅300过江击敌。 俄军借道不成,便制造了海兰泡大屠杀和江东六十四屯惨案。杨凤翔见江东人民惨遭屠戮,即派兵500过江作战,并出动水师商船,昼夜接渡,使5000余人得以过江存生。 8月2日,俄军在多次偷袭不成之后,佯装漠河护矿兵在五道霍洛偷渡成功,一路攻伐。清军由于兵力单薄,在顽强抵抗后被迫步步撤退。 8月4日,俄军1万余人水陆并进强攻瑷珲。杨凤翔带领清军官兵和义和团与俄军展开巷战,拚死抵敌,但终寡不敌众。 杨凤翔率队转至瑷珲往墨尔根必经之地二龙山,并率清军、义和团和500名鄂伦春马队射手打死打伤35名敌军。后又转到地处瑷珲后路、齐齐哈尔门户的北大岭,据险坚守。 8月13日,俄军进攻北大岭,杨凤翔骑马冲杀在前,亲放400余枪,虽左腿右臂两处受伤,坠马三次,但仍不肯稍作休息。后终因伤势过重,壮烈殉国,终年61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