杞人忧天
出自《列子·天瑞》。 杞国人因为担心天塌地陷而忧心忡忡,经“晓之者”一番开导才释然而喜。道家学者楚人长卢子却不赞成“晓之者”关于天地无毁的说法,而认为有成就有毁。 列子否定了他们两人的看法。 他的议论揭示了这则寓言的本意:天地无论成毁对人来说都是一样的。道的本质在于虚静无为,人也应以笃守虚静的态度处世。不必在不可知的问题上浪费心智。 这则寓言的客观意义值得重视。严北溟《列子译注》评价说:“‘杞人忧天’反映出当时自然科学在宇宙形成理论上的成果,所谓‘积气’、‘积块’、‘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天地空中之一细物,有中之最巨者’的见解,其辩证思维水平远高出于前人。”“杞人忧天”作为成语使用时,指不必要的或无根据的忧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