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茎山
中药名。 出《本草图经》。别名:土恒山,踏天桥,水麻叶,山茄子,为紫金牛科植物杜茎山Maesa japonica(Thunb.)Moritzi的根,叶。 常绿灌木,高1~3米,少分枝,有时攀援状,全部秃净。叶互生,近革质,长椭圆形或狭椭圆形。 花期春季。多生于常绿阔叶林下。 分布长江中、下游至福建等地。全年可采。 味苦,性寒。祛风,解疫毒,消肿胀。治感冒头痛眩晕,寒热燥渴,水肿,腰痛。内服:煎汤;15~30克。 外用:捣敷。 ❶ 治水肿:杜茎山,泡桐,通草,水煎去渣,加豆腐一块服(《湖南药物志》)。 ❷ 治黄肿,腹水:杜茎山根,地茄子根,野黄麦菜,灯笼草各30克。水煎服,以绿壳鸭蛋为引(江西《草药手册》)。 ❸ 治皮肤风毒:杜茎山根与白糖,煎服(《广西植物名录》)。 ❹ 止血,消肿痛:杜茎山茎叶,捣烂敷(江西《草药手册》)。 果实中含杜茎山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