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杏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杏仁 中药名。 出《本草经集注》。别名:杏子,木落子,苦杏仁,杏核仁。 为蔷薇科植物杏或山杏等味苦的干燥种子。 分布黑龙江,辽宁、吉林、华北大部及西南诸省。野生或栽培。 ❷ 山杏Prunus armeniaca L.var.ansu Maxim.形状与上种相近,叶较小,长4~5厘米,宽3~4厘米,先端长渐尖,果较小,果肉亦较薄,核的边缘,薄而锐利,利子味苦。夏季果实成熟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种子仁,晾干。 置阴凉干燥处,防虫蛀。干燥种子,呈心脏形略扁,长1~1.5厘米,宽约1厘米左右,顶端渐尖,基部钝圆,左右不对称。种皮红棕色或暗棕色,自基部向五端散出褐色条纹,表面有细微纵皱。尖端有不明显的珠孔,其下方侧面背棱上,有一浅色棱线状种脐,合点位于底端凹入部,自合点至种脐,有一颜色较深的纵线,是为种背。 种皮菲薄,内有乳白色肥润的子叶两片,富于油质,接合面中间,常有空隙,胚根位于其尖端,味苦,有特殊的杏仁味。以颗粒均匀,饱满肥厚,味苦,不发油者为佳。 主产东北、华北各省。杏仁:拣净杂质,置沸水中略煮,俟皮微皱起捞出,浸凉水中,脱去种皮,晒干,簸净。炒杏仁:取净杏仁置锅内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味苦,性温,有毒。入肺,大肠二经。宣肺平喘,镇咳祛痰,润肠通便。 治外感咳嗽,喘满,喉痹,肠燥便秘。尚能镇静镇痛,祛风解毒,治神经性皮炎,银屑病,湿疹,癌肿。《神农本草经》:“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下气,产乳金疮,寒心奔豚。”《本草纲目》:“杀虫,治诸疮疥,消肿,去头面诸风气皶疱。”内服:煎汤,5~9克,或入丸,散。外用:捣敷。 阴虚咳嗽及大便溏泄者忌服。 ❷ 治肺寒卒咳嗽:细辛15克(捣为末),杏仁15克(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研如膏)。 上药,于铛中熔蜡15克,次下酥0.3克,入细辛、杏仁,丸如羊枣大。不计时候,以绵裹1丸,含化咽津(《太平圣惠方》)。 ❹ 治鼻中生疮:捣杏仁乳敷之;亦烧核,压取油敷之(《千金要方》)。 现代报道用之治疗❶ 慢性支气管炎:取带皮苦杏仁与等量冰糖研碎混合,制成杏仁糖。早晚各服9克,10天为1疗程。 总有效可达96.8%。 对咳、痰、喘都有治疗作用,一般服药3~4天见效。 平均用药4~7次痒可止。亦可用带皮杏仁,捣烂后,加水2倍,搅匀绞汁,以纱布浸透填塞阴道,日1次,每次3~4小时。种子含脂肪油。 苦杏仁甙(amygdalin),水解产生氢氰酸(hyaroyanic acid)、苯甲酸、葡萄糖,此外尚含苦杏仁酶(emulsin)、苦杏仁甙酶(amygdalase)、枸缘酸、苹果酸及维生素C等。 所含酶为扁桃酶,在一定条件下会使扁桃甙迅速分解为氢氰酸、苯甲酸,易挥发掉。种子尚含胆甾醇、雌性酮及α-雌二醇。药理作用❶ 对呼吸系统的作用:杏仁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的痉弯,苦杏仁有止喘平喘的功能。 若相互配合使用,可提高抗癌效力。 ❸ 苦杏仁甙经胃酸或所含苦杏仁酶分解为氢氰酸和苯甲醛。吸收后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引起组织窒息死亡。 低浓度时能减少组织耗氧量,并由于抑制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的氧化代谢而反射性地使呼吸加深,对呼吸中枢呈镇静作用,使呼吸运动趋于安静而达镇咳平喘作用。过量时则产生组织窒息,由于中枢神经受损,出现眩晕、头痛、呕吐、心悸、瞳孔散大、惊厥。以致呼吸困难,衰竭迅速至死。 杏仁中毒的抢救:早期用高锰酸钾(1∶5000~10000)溶液或3%过氧化氢或10%硫代硫酸钠洗胃,使胃内氰化物变为不活动的氰酸盐。洗胃后硫酸亚铁溶液每15分钟1汤匙,使氰化物生成无毒的亚铁氰化铁(即普鲁氏蓝)。由于氰化物吸收极快,因此,洗胃可在解毒剂应用之后再进行。 急需立即静注30%亚硝酸钠10毫升,然后大量饮水或静注葡萄糖溶液,严重者立即给氧,接著静注硫代硫酸钠50毫升。病危时,吸入亚硝酸异戊酯,每隔2分钟吸入30秒。 或大剂量美兰,使血中部分血红蛋白转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后者与氰化物有极大的亲合力,从而解除氰化物对细胞色素氧化酶的毒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