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李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李滉 【生卒】:1501—1570 【介绍】: 朝鲜朝中宗、宣祖年间的哲学家、朱子学家、诗人。 字景浩,号退溪、退陶、陶翁。1528年进士及第,1534年式年文科乙科及第。历任博士、修撰、副提学,1568年任右赞成、两馆大提学等高等官职。1569年回故里,翌年逝世。 他用很多时间从事著述和教育事业。他的成就主要在哲学方面。 他是朝鲜著名的朱子学集大成者、朱子学派的主要代表、“主理论”的岭南学派的首领。当他50岁时,模仿中国《朱子全书》著述了《朱子书节要》,57岁时写了对朱子所著《易学启蒙》一书用数理方法加以研究的结晶《启蒙传疑》,59岁时推出庞大的著作《宋季之明理学通论》。他与奇大升展开了关于“四端七情”的论战。 他发展了朱子的“理气二元论”,以“理气互发说”为思想核心,主张“理发气随”即“四端”;“气发理乘之”即“七情”。他与奇大升的以“四端七情”为主题的论战,成为“四七分理气与否论”的发端,亦成为后来反驳这一学说的以李珥为首的畿湖学派与岭南学派的对立及东西党争的根本原因。显然,李滉既反对以徐敬德为代表的唯物主义,又反对主观唯心主义,推崇朱熹的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天地之间有理有气”,但理乃先于事物的绝对之物,是产生万物之源。“理在气先”,“理是气之帅,气是理之卒”。 他又热衷于培养人材。曾在庆尚北道创立了国王第一次赐额的学堂“陶山书院”,广收门徒,传授程朱理学;宣传三纲五常是“人道之大本”,要求人民顺从封建统治,对朝鲜后世有很大影响。 朝鲜朝学者认为,李滉与李珥乃朝鲜儒家之双璧。 在文学上,他亦有很大成就。 用朝鲜语创作了许多时调、歌辞。代表作有时调《陶山十二曲》、歌辞《牧童问答歌》等。 主要著作,除上述之外尚有《朱子节要记疑》、《圣学十图》、《退溪集》等,《退溪全书》网罗了他的全部庞大的遗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