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皮
【名称出处】:《别录》 【概况】: 异名 甘李根白皮(《金匮要略》)。 基源 为蔷薇科李属植物李的根皮的韧皮部。 原植物 李Prunus salicina Lindl. 余项参见“李子”条。 。 【药性】: 性味 苦、咸,寒。 ❶ 《别录》:“大寒。” ❷ 《药性论》:“咸。” ❸ 《日华子本草》:“凉。” ❹ 《滇南本草》:“寒,苦、涩。” 归经 《长沙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功效 清热,下气。 主治 消渴心烦,奔豚气逆,带下,齿痛。 ❶ 《吴普本草》:“治疮。” ❷ 《别录》:“主消渴,止心烦,逆奔气。” ❸ 陶弘景:“水煎含之,疗齿痛。” ❹ 《药性论》:“治脚下气,主热毒,烦躁。” ❺ 孟诜:“主女人卒赤白下。” ❻ 《长沙药解》:“下肝气之奔冲,清风木之郁热。”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外用:煎水含漱或磨汁涂。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奔豚汤(《金匮要略》)治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甘草、川芎、当归各28g,半夏56g,黄芩28g,生葛70g,芍药28g,生姜56g,甘李根白皮30g。 上9味,以水4000ml,煮取1000ml,温服200ml,日3,夜1服。 单方应用 《菽园杂记》:“治咽喉卒塞:以皂角末吹鼻取嚏,仍以李树近根皮,磨水涂喉外。”。【医药家论述】: ❶ 李时珍《纲目》:“李根白皮刮去皱皮,炙黄入药用。《别录》不言用何等李根,亦不言其味,但《药性论》云入药用苦李根皮,味咸,而张仲景治奔豚气奔豚汤中用甘李根白皮,则甘、苦二种皆可用欤?” ❷ 张璐《本经逢原》:“《药性论》云入药用苦李根皮,而仲景治奔豚气奔豚汤用甘李根白皮,时珍疑为二种,不知仲景言甘,是言李之甘,《药性》言苦,是言根之苦,但宜用紫李根皮则入厥阴血分,若黄李根则入阳明气分矣。《别录》治消渴奔豚,大明治赤白痢下,《千金》烧存性敷小儿丹毒,甄权治消渴脚气,孟诜治赤白带下,皆取苦咸降逆气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