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根
【名称出处】:《本草经集注》 【概况】: 基源 为蔷薇科李属植物李的根。 原植物 李Prunus salicina Lindl. 余项参见“李子”条。 【生药】: 采集 9~10月采挖。 【药性】: 性味 苦、涩,寒、凉。 ❶ 《日华子本草》:“凉。” ❷ 《滇南本草》:“寒,苦、涩。” 功效 清热解毒。 主治 消渴,淋病,痢疾,丹毒,牙痛。 ❶ 《药性论》:“苦李根煮汁止消渴。” ❷ 《日华子本草》:“主赤白痢,浓煎服。” ❸ 《滇南本草》:“治膏淋脓闭,马口疼痛,秧草为使,用根点水酒服,但服后脓止,管中痒,方好。” ❹ 《纲目》:“治小儿暴热,解丹毒。” ❺ 《重庆草药》:“清火解毒。用于热淋,血痢,牙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烧存性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李根汤(《千金方》)治小儿暴有热,得之二三日:李根、桂心、芒硝各9g,甘草、麦门冬各30g。 上5味,细切,以水600ml,煮取200ml,分5服。 单方应用 ❶ 《千金方》:“治小儿尿灶丹,初从两股起,及脐间走入阴头皆赤色者:烧李根为灰,以田中流水和敷之。” ❷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痢疾:李根9~15g,水煎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