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阳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阳桃 【概况】: 异名 五敛子(《纲目》),山敛(《纲目拾遗》),羊桃、洋桃(广东、广西),五棱果、木踏子(广西),酸桃(福建)。 基源 为酢浆草科阳桃属植物阳桃的果实。阳桃属全世界2种,中国仅阳桃1种。 原植物 阳桃Averrhoa carambola L. 历史 阳桃始载于《纲目》,称五敛子。载:“五敛子生岭南及闽中,闽人呼为阳桃。其大如拳,其色青黄润绿,形甚诡异,状如田家碌碡,上有五棱如刻,起之作剑脊形。皮肉脆软,其味初酸久甘,其核如柰,五月熟,一树可得数石,十月再熟”。 据上所述为今之阳桃无疑。 形态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2m。 幼枝被柔毛,有小皮孔。单数羽状复叶互生,长10~15cm,叶柄及花梗被柔毛;小叶5~11,卵状椭圆形,先端急尖,基部圆形,长3~6.5cm,宽2~3.5cm,下面被疏柔毛。圆锥状花序,花小,近钟形,花瓣5,白色或淡紫色,倒卵形;雄蕊10,其中5枚较短且无花药;子房5室,每室有胚珠多个。浆果长圆形或椭圆形,长5~8cm,淡黄绿色,表面光滑,具5翅状棱角;食之味酸。 花期3~5月,果期5~9月。(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17页.图2763) 生境与分布 多栽培于园林或村旁,为南方主要水果之一。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云南。 马来西亚也有分布。 。【化学】:含C21-31长链烃、C22-29单烯、β-谷甾醇、菜油甾醇、异岩藻甾醇、软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2]、草酸、柠檬酸、苹果酸、蔗糖、果糖、葡萄糖和类胡萝卜素类成分[1,4]尚含生育酚(α-Tocopherol)及41种挥发性成分[5],还含维生素C[7]。 果实中粗蛋白质含量(g/100g果实):038(N×6.25)或0.35(N×0.25),总氨基酸含量(mg/100g果实)362,总必需氨基酸含量(mg/100g果实)149[6]。 种子中含油74%,含有软脂酸、油酸、亚油酸、硬脂酸,含量分别是21.34%、45.83%、22.33%,8.15%[8]。 附 树皮中含β-谷甾醇、羽扇醇、萜类和1,5-二羟基-6,7-二甲氧基-2-甲基蒽醌-3-O-β-D-葡萄糖甙[9]。 参考文献 [1]Phytochemistry 1983;26(6)∶1479 [2]CA 1980;93∶66141y [3]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72 [4]J Agric Food Chem 1983;31(1)∶166 [5]J Agric FoodChem 1985;33(2)∶199 [6]J Agric Food Chem 1980;28(6)∶1217 [7]CA 1980;93∶237178x [8]CA 1978;88∶138221w [9]CA 1982;96∶31631t 。【药性】: 性味 甘、酸,寒。 ❶ 《纲目》:“酸、甘、涩,平。” 功效 清热,生津,利水,解毒。 主治 风热咳嗽,烦渴,口糜,牙痛,石淋。 ❶ 《纲目》:“主治风热,生津止渴。” ” 用法用量 内服:15~30g。 生食,煎汤或捣汁。 使用注意 《药性考》多食冷脾胃,动泄澼。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福建民间草药》:“治疟母痞块:阳桃5~8枚,捣烂绞汁,每服200ml,日服2次。”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