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寺
在今河北承德市区北部避暑山庄东北约2.5公里。 别名大佛寺,建于清乾隆平定准噶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后(约公元1755年)。其仿照康熙在多伦诺尔建汇宗寺之例,名为普宁,意即“自雪山葱岭,以逮西海之广大臣民安居乐山,永永普宁”。寺南向,分前后两大部分,前半部有牌坊、山门、碑亭、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为伽蓝式布局。后半部是在高达9米多的高台上建藏式庙宇,其布局为“曼荼罗”式。主殿大乘之阁象征著须弥山,两侧有象征太阳和月亮的日殿、月殿。阁的四周有黑、白、红、绿四色塔,代表著佛的四智。 阁的前后左右,分别有梯形殿,假山上的方形殿、月形殿和日形殿,代表著四大部洲(即南方赡部洲、北方俱卢洲、东方胜神洲、西方牛贺洲)。此外还有不同形状的八个白台,代表著八小部洲,构成以佛为主体的佛国世界形象。 整个建筑融合了汉、藏和印度的艺术风格,在中国建筑史上有重要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