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
【生卒】:约前200—前154 【介绍】: 西汉思想家、政论家。 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早年师从张恢学先秦申不害、商鞅刑名法家之学,后奉命从故秦博士伏生受《尚书》。 尝历任太常掌故、太子家令、内史、御史大夫,在吴楚七国的武装叛乱中,为袁盎、青翟等所谮,被杀。主张重本抑末,即奖励农耕,劝农力本;主张募民实边,鼓励内地之民到边疆守边备塞,亦兵亦农;主张纳粟受爵,削弱诸侯力量,加强中央集权。 他承袭了申不害、商鞅等人的“法、术、势”思想,特别强调“术数”,要求君主按“术数”行事,驾御群臣,控制民众。由于吸取了秦亡的教训,他把法家的“术数”与儒家的仁恕相结合,刚柔相济,以巩固社会安宁、统一的局面。 他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于《论贵粟疏》、《募民徙塞下书》等政论文中。《史记》卷101、《汉书》卷49有传。《汉书·艺文志》法家类收有《晁错》31篇,现有清马国翰等人的辑本。《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18辑有其部分著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