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春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春蓼 【名称出处】:《新疆药用植物志》 【概况】: 基源 为蓼科蓼属植物春蓼的全草。 原植物 春蓼Polygonum persicaria L. 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80cm,茎直立或倾斜单一或分枝,无毛,叶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5~10cm,宽0.5~1cm,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近无柄或有柄,无毛或有疏毛,上面有或无褐色斑点;叶鞘筒状,抱茎,淡褐色,有伏毛或近光滑,上部边缘平,有长的纤毛。总状花序呈穗状,著生茎枝顶端,长2~3cm,宽5~8mm,苞片钟形,沿缘有纤毛,花两性,有细梗,露出苞外,花被5深裂,到达基部,裂片椭圆形,淡红色或白色,基部绿色,长1.5~3.5mm,雄蕊6;雌蕊具2花柱,稀3,瘦果广卵形,黑色,短于花被,长2~2.5mm,宽1.5~2mm,两面平,有时3棱,表面黑色光亮,花期6~10月,果期7~11月。(图见《新疆药用植物志》.第2册.14页.图7) 生境与分布 在平原地区生长普遍,常在沼泽,河渠和河谷和其它低湿处。分布于中国东北、新疆和西藏。原苏联、中亚、西伯利亚、蒙古以及欧洲、北美也有。 。【化学】: 含有黄酮类[1,2]和有机酸类[3]。 黄酮类:5,7二羟基色原酮(5,7-dihydroxychromone)、槲皮素(Quer-cetin)、槲皮素-3-O-半乳糖甙(Quercetin-3-galactoside)、山柰酚(Kaempferol)、山柰酚-3-O-半乳糖甙(Kaempferol-3-O-galactoside)及谷甾醇(sitosterol),原花色素(1.53%)。有机酸类:蚁酸(Fomic acid)、乙酸、丙酮酸(Pyruvic acid)、戊酸、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半乳糖醛酸(Galacturonic acid)。 参考文献 [1] Phytochemistry 1974;13(12);2890 [2] 中草药 1989;20(6):256 [3] CA 1984;100:3570e。【药性】: 性味 辛,温。 功效 《长白山植物药志》:“发汗除湿,消食止泻。” 主治 风寒感冒,脘腹饱胀,腹泻。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