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昏头鸡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昏头鸡 【名称出处】:《四川中药志》 【概况】: 异名 鸡脑壳(《草木便方》),鸡公头(《分类草药性》)。 基源 为鳞毛蕨科贯众属植物贯众的根状茎。 原植物 贯众Cyrtomium fortunei J.Smith(Aspidium falcatum Sweet var.fortunei Bak.),又名小晕头鸡(《陕西中草药》),大叶狼衣(浙江),神箭根(广州),铁狼鸡(贵州),小野鸡尾(湖南)。 历史 贯众《本经》始载,列入下品。 而《纲目》中所载与宋《图经本草》相似。 《植物名实图考》载:“尔雅,泺,注,叶圆锐茎,毛黑,布地,冬夏不死。”《蜀本草》谓:“似狗脊,状如雉尾,形容最切,其叶对生,无锯齿,与狗脊异耳。”综合上述的考证,有关贯众的记载,品种相当混乱,其中所述均系本品。中国目前所用的贯众,涉及此品种的甚少,仅限于民间用药。 形态 植株高30~70cm。根状茎短而斜升,连同叶柄基部密被阔卵状披针形黑褐色大鳞片。 叶簇生;叶柄长10~25cm,禾秆色,有蔬鳞片;叶片长圆形至披针形,长20~45cm,宽8~15cm,基部不缩狭,单数,一回羽状;羽片10~20对,镰状披针形,有短柄,基部圆楔形,上侧稍呈尖耳状突起,边缘有细锯齿;叶脉网状。孢子囊群背生于内藏小脉顶端,散生;囊群盖棕色,圆盾形,全缘。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227页.图454)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2300m的山地林缘、山谷及路旁。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日本、朝鲜、越南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挖根茎,以8~9月采者为多,除去细根及地上部分,晒干或鲜用。 鉴别 根茎短小,形如鸡头,长5~8cm,粗3~4cm;表面黑褐色,密被多数叶柄残基,并有棕黑色弯曲的细根,顶端部有红棕色微带光泽的鳞片。叶柄残基瘦小,断面四方形。气微,味淡。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 附 地上部分含异槲皮甙、紫云英甙、冷蕨甙(Cyrtopterin)、贯众甙(Cyrtomin)。根茎含黄绵马酸(Flavaspidic acid)、鞣质、挥发油、氨基酸等[1,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91 [2] 中国药用孢子植物.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208 【药性】: 性味 苦,微寒。 ❶ 《四川中药志》:“微寒,苦。有小毒。” 功效 清热解毒,凉血息风,散瘀止血,驱虫。 主治 感冒,热病斑疹,痧秽中毒,疟疾,痢疾,肝炎,肝阳眩晕头痛,吐血便血,血崩,带下,乳痈,瘰疬,跌打损伤。 ❶ 《分类草药性》:“治一切虚损,妇女崩带,头昏耳聋。”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四川中药志》:“治肠寄生虫病:昏鸡头、使君子肉、槟榔、榧子各10g,水煎服。” 食疗 《四川中药志》:“治血虚头昏痛:昏鸡头15g,配黑鸡炖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