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鸡尾
中药名。 见《四川中药志》。别名:七星草,石扁担。为水龙骨科植物江南星蕨Microsorium fortunei(Moore)Ching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多年生附生草本,高50~70厘米,根茎横生,细弱,疏被鳞片,鳞片阔卵形,急尖,淡棕色,早脱落。 生于石上,树上或屋瓦缝隙等阴湿处。分布浙江等地。 全年可采。味苦,性寒。 《泉州本草》:“入肝,脾,心,肺四经。”清热凉血,通淋,解毒。治热淋,崩带,吐血,衄血,热痢,痔血,肺痈,痨咳,瘰疬,疮肿。内服:煎汤,15~30克。 虚寒者慎服。 ❶ 治肺痨咳血:鲜江南星蕨60~90克,水煎调冰糖服。 ❷ 治小便赤涩痛或带血:鲜江南星蕨30~60克,水煎服。 ❸ 治热痢口渴:鲜江南星蕨60~90克,水煎代茶饮(上三方出《福建中草药》)。 ❹ 治火咳,火淋,止鼻血:旋鸡尾9~15克,水煎服。 ❺ 治肠风下血(内痔出血):旋鸡尾根茎60克,猪棕草30克。 煮猪肠食(上二方出《贵阳民间药草》)。 ❻ 治肺痈咳嗽胸痛:鲜江南星蕨、鲜苇茎各60克,煎汤服。 ❼ 治痈疽发背:鲜江南星蕨捣烂敷患处(上二方出《泉州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