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新中国的农村经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新中国的农村经济 指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农村经济。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1952年底,完成了土地改革,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无偿地获得了土地,彻底消灭了持续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1956年底完成了对小农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8年在农业合作化基础上,成立了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60年代,提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建国后,国家开始对农业的技术改造,农业机械、化肥、电力有较大的增加,兴修了水利,发展了农田灌溉,建立了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体系。 农村合作商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农村商品交换规模不断扩大。但由于调整生产关系盲目追求“一大二公”,采用一个集体化模式和实行高度集中的经营管理制度,在商业上实行单一的流通渠道,关闭自由市场;对农民拿的多,给的少,使农业生产发展不快,人均粮食数量下降,农民物质文化水平提高很慢。从1979年开始,我国实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政社分开,普遍推行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出现了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经济联合;同时,改革了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价格放开,促进了农业由自给或半自给性生产转向商品性生产。并形成了以国营商业为主导,以供销社为基础,以合作商业、个体商业为助手,多种渠道并存的商品流通体制。乡镇企业遍地开花,在农村经济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