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
竹★★★ 01538名

zhú ❶名多年生禾本科植物,茎中空,有节。种类很多,有毛竹、淡竹、紫竹等。茎可用来建造房屋、制造器具,嫩芽叫竹笋,可食。通称竹子。 →❷名指箫、笛一类竹制管乐器。丝竹乐 ○❸名姓。
字源解说 竹,甲骨文 像两根细枝上垂下的六片叶子。造字本义:名词,温带或热带禾本科植物,空心,有结,长笋。金文 有所变形,将甲骨文字形中连在同一结上的两枝写成平行的两枝,并误将甲骨文字形中三叶并垂的中间叶片,写成异于叶片的直茎。籀文 、 加强了叶子下垂、堆叶成簇的形象。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书 则写成了两个“个” 。在古代字形中,“艸”(卄)和“竹”相似而相反:叶片朝上为“艸”(草),叶片朝下为“竹”。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竹,冬生艸也。象形。下垂者,箁箬也。凡竹之屬皆从竹。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竹,冬季生长的植物。象形。下垂的,像箁箬。所有与竹相关的字,都采用“竹”作边旁。
【字族索引】 亇
【同音字】 zh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