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将搴旗
搴:拔取。 斩杀敌军的将领,拔下敌军的旗帜。形容作战勇猛,战功很大。《文选·李陵〈答苏武书〉》:“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元·萨都 《燕将军出猎》:“呼鹰走狗清时乐,斩将搴旗旧日劳。”《三国演义》第五十三回:“即使斩将搴旗,威振疆场,亦偏将之任。”(疆场:本义是疆界,这里指战场。 )巴金《谈〈新生〉及其他》:“总之,我不是冲锋陷阵,斩将搴旗的战士,也不是对症下药,妙手回春的医生。” 也作【斩将刈(yì)旗】。 (刈:割,砍。 )《史记·项羽本纪》:“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