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陆离
[结构] 并列式。 [释义] 形容色彩杂乱不一。斑驳:色彩杂乱的样子。陆离:形容色彩繁杂。 [出处] 战国·楚·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古瓶》:“器大可合抱,重数十斤,侧有双环,不知何用,斑驳陆离。” [功能、例句] ❶ 作谓语。 庞俭克《十五奶》:“依然是三间头老屋,墙上石灰已斑驳陆离。” ❷ 作定语。 鲁迅《呐喊·头发的故事》:“我最佩服北京双十节的情形,早晨,警察到门,吩咐道‘挂旗!’‘是,挂旗!’各家大半懒洋洋地踱出一个国民来,撅起一块斑驳陆离的洋布。” [附条] ❶ “斑剥陆离”。清·冯镇峦《读〈聊斋〉杂说》。 ❷ “陆离斑驳”。 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❸ “斑驳”。朱自清《荷塘月色》。 [同义] 光怪陆离 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