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斑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斑蝥 【概况】: 异名 斑猫、龙尾(《本经》),蟹蝥(《说文》),斑蚝、龙蚝、斑菌、腃发、晏青(《吴普本草》),龙苗(《药性论》),羊米虫(《陆川本草》),老虎斑毛、花斑毛、花壳虫、小豆虫、放屁虫(《中药志》),花罗虫(《广东中药》),章瓦(《吉林中草药》)。 基源 芫青科斑芫菁属动物眼斑芫青、大斑芫青的干燥全虫。 原动物 眼斑芫青Mylabris cichorii Linnaeus,又名黄黑小斑蝥(《中国中药资源志要》)。大斑芫青Mylabris phalerata Pallas 历史 斑蝥首载《本经》,称斑猫,列为下品。 《本草图经》载:“斑猫生河东川谷,今处处有之,七月八月大豆盛时,此虫多在叶上,长五六分,甲上黄黑斑文,乌腹尖喙……”。 雷 形态 眼斑芫青成虫体长约11~15mm,黑色,被以黑色长毛。头具刻点,复眼肾形,触角11节,末端数节膨大,基部数节较小。前胸长稍大于阔,前端狭于后端;前胸背板中央有纵沟一条,后缘上方反转,其近前有横凹陷。鞘翅有黄色横带,上肩部近缝合线基部左右各生一斑纹,中央稍前方与稍后方有等大横带,此带之前后缘呈波状,翅鞘黑色部点刻甚密,黄色部点刻甚粗。体腹部及足具黑色长绒毛。(图见《中国动物药》.143页.图153) 生境与分布 眼斑芫青及大斑芫青均具复变态,成虫食植物叶、芽及花等,被害植物有大豆、茄子、蕃茄、花生及棉花等。 几遍中国各地。 大斑芫青成虫体长约1.5~3cm,全体被黑毛,上有黄褐色横带,横带前缘纹纹甚显著,前胸背板的纵沟不明显。其它同眼斑芜青。 (图见《中国动物药》.143页.图154)。复变态,幼虫共6龄,成虫4~5月开始危害,7~8月最烈。多损伤大豆、花生、茄子及棉花等。 中国各地约有分布。 。【生药】:采集 7~8月于清晨露水未干时捕捉,捕捉时宜戴手套及口罩,以免毒液刺激皮肤、粘膜,捕得后,置布袋中,用沸水烫死,然后取出晒干。 药材主产于河南、广西、安徽、四川、贵州、湖南、云南、江苏,以河南、广西产量较大。 鉴别 性状 虫体长圆形,南方大斑蝥长1~2.5cm,宽0.5~1cm;黄黑小斑蝥长1~1.5cm,宽0.5~0.7cm。头略呈三角形,黑色,有1对较大的复眼及1对触角,触角多已脱落。背部革质鞘翅上有3条淡棕色横带纹。胸腹部棕黑色,而光泽,胸部突起,有足3对,腹部环节状,有黑色绒毛。气特异,味初辛后苦。 以个大,有黄色花斑、色鲜明、完整者为佳。 理化 取样品粉末适量,加盐酸-氯仿(1∶100)25ml,振摇50分钟,过夜,滤过,蒸干氯仿,残渣加丙酮溶解,点于硅胶G板上,以斑蝥素为对照,以氯仿-丙酮(95∶5)为展开剂,展开后,用0.04%溴甲酚绿醇溶液显色。 (图见刘洲红《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619页.图536-1B) 加工炮制 ❶ 生斑蝥 取原药材,除去头、足、翅及杂质。 ❷ 米炒斑蝥 取净斑蝥与米置锅内,用文火加热,拌炒至米呈黄棕色,取出,除去米粒,放凉。每斑蝥100kg,用米20k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化学】:含斑蝥素(Cantharidin)、脂肪、蜡质、蚁酸、色素等[1]。 又含17种微量元素,含量最高的为P4.7592mg/g,Mg3.229mg/g,Ca1.9238mg/g,其他尚含Fe、Al、Zn、Cr、Mn、Cd、Sr、Cu、Ba、Co、Ni、Ti、U、Y[2]。但斑蝥各部位无机元素含量高低有差别[3]。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9;20(3)∶39 [2] 中药材 1991;14(2)∶14 [3] 中国中药杂志 1990;15(10)∶24 。【药理】:❶ 抗肿瘤 斑蝥素1.5,2mg/kgig,连续7d,对小鼠网织细胞瘤实体型有抑制作用;1.25mg/kgip,连续7d,可延长网织细胞瘤腹水型小鼠及肝癌腹水型小鼠的生命;对小鼠肿瘤相伴免疫及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无明显影响[1]。 斑蝥酸钠0.25,0.5mg/kg ip,连续9d,对小鼠S180有抑制作用;0.8mg/kg ip,连续9d,对小鼠U14及小鼠肝癌实体型有抑制作用[[2]。斑蝥酸钠与去甲斑蝥素体外试验对人体食管鳞癌细胞株(CaES-17)有抑制作用,其接近IC50的浓度分别为0.1μg/ml和5μg/ml[3]。 羟基斑蝥素80,100mg/kg ip,连续7d,可延长肝癌腹水型小鼠的生命,对小鼠肝癌细胞DNA合成有抑制作用[4]。 斑蝥酸钠25μg/ml体外试验,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细胞DNA及蛋白质合成均有抑制作用[5]。 斑蝥酸钠0.15,0.2mg/ml体外试验,对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可降低其耗氧率17%和76%,斑蝥酸钠0.5mg/kg ip,连续5d,也可使肝癌小鼠肝匀浆耗氧抑制,抑制率为31%,肝中cAMP含量上升,cGMP含量下降,使cAMP/cGMP值升高83%,使肝癌小鼠的肝和癌细胞琥珀酸脱氢酶活力升高,也使肝癌小鼠肝过氧化氢酶的活力升高[6]。 斑蝥各炮制品的热水浸液1%浓度10ml/kgip,连续7d,结果碱处理去头翅斑蝥对小鼠艾氏腹水癌的延长生命率为110.5%,生品全斑蝥延长生命率为50.3%,米炒去头翅斑蝥,碱处理全斑蝥无效;体外试验,斑蝥各炮制品的热水浸液1%浓度,对人癌细胞株Hep-2的抑制作用,以碱处理去头足翅斑蝥作用最强,米炒去足翅斑蝥次之,生品全斑蝥及碱处理全斑蝥效差[7]。 ❹ 对骨髓细胞的作用 去甲斑蝥素与去氢去甲斑蝥素10mg/kg ip,均可促进小鼠骨髓有核细胞DNA的合成,其促进率分别为75.7%与44.2%[10]。去甲斑蝥酸钠1mg/kg ip,连续3d,可使正常小鼠骨髓粒-单系祖细胞产生率增加,连续给药5d,在使放射损伤小鼠外周白细胞回升的同时,还可使骨髓粒-单系祖细胞的产生率得到部分恢复[11]。去甲斑蝥酸钠1mg/kg,ip,连续3d,具有升高小鼠白细胞的作用,同时还可促进更多的骨髓干细胞进入细胞周期[12]。 斑蝥粉与蜂蜜(5∶7)制成0.1g/粒的丸粒,3粒/只于兔穴位用药(外用),24h用药局部皮肤发泡,而使甲醛性关节炎有明显消肿作用[14]。 3H-斑蝥酸钠0.39μci/只,给艾氏腹水癌小鼠ip,血液中放射性以注射后2h为最高,24h时血液中尚存留很少量,72h则测不出放射性,分布以脑、胆、肾、肝四种组织为最多,其他组织中则分布很少,电镜观察对癌细胞的作用,3H-斑蝥酸钠进入细胞线粒体较多,由核孔进入细胞核及核仁也较多[15]。3H-羟基斑蝥胺200μci/kg iv或ig,在大鼠体内分布广,iv后符合二房室开放型模型,ig后则为单室开放型模型,无论iv或ig,均主由肾排泄,排泄块;3H-斑蝥酸钠10μci/只iv,对肝癌小鼠体内分布,以肾、肺、肝、瘤体中放射性较高,小肠、胃、心、脾等次之,大肠、睾丸、脑更次之[16]。 毒性 斑蝥素ip,对小鼠的LD50为1.71mg/kg[1]。斑蝥酸钠的LD50ig为3.8±0.26mg/kg,ip为3.4±0.26mg/kg,iv为2.67±0.22mg/kg[2]民间用斑蝥治狂犬病而中毒,患者出现尿频、尿少、血尿、尿痛、排尿困难、腹痛、头痛等症状[17、18]。 斑蝥外用也可引起中毒,1例患者用斑蝥3只(约100mg),研细纳入枣泥中,白酒调敷患处以治白癜风,结果出现局部灼痛、头昏、大汗、心慌、腹痛、血压下降等症状[19]。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杂志 1977;57(8)∶475 [2] 中华肿瘤杂志 1980;2(2)∶96 [3] 中华肿瘤杂志 1981;3(1)∶77 [4] 中华医学杂志 1980;60(7)∶410 [5] 核技术 1984;(2)∶73 [6] 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5;5(11)∶686 [7] 中国中药杂志 1990;15(4)∶22 [8] 药学通报 1987;22(2)∶426 [9] 中国药理学报 1992;13(3)∶263 [10] 药学通报 1987;22(2)∶427 [11]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1989;14(2)∶122 [12] 湖南医学院学报 1988;13(4)∶327 [13]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7;5(4)∶286 [14]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62;(8)∶1 [15] 药学学报 1980;15(2)∶78 [16] 药学学报 1981;16(5)∶328 [17] 江苏中医 1962;(3)∶封3 [18] 中华内科杂志 1966;14(4)∶265 [19] 中医杂志 1982;23(11)∶24 。【药性】:性味 辛,寒,有毒。 ❶ 《本经》:“味辛,寒。” 归经 入大肠、小肠、肝、肾经。 ❶ 《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效 破血逐瘀,攻毒蚀疮。 主治 痈疽,顽癣,瘰疬,狂犬咬伤,经闭,癥瘕。 ❶ 《本经》:“主寒热,鼠瘘,恶疮疽,蚀死肌,破石癃。” ” 用法用量 内服:0.03~0.06g,作丸散服。外用:适量,研末敷贴发泡或酒醋浸涂。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 ❶ 配玄明粉,治癥瘕如孕。 ❷ 配甘遂,研末,醋调外搽,治牛皮癣。 ❽ 配麝香、儿茶、三七,治食道癌,贲门癌。 ❿ 配肉桂、细辛、白芷、樟脑,加二甲基亚砜,酒精浸泡外涂,治顽癣。 ⑾配半枝莲、败酱、川楝子、丹参,治肝癌。 方选和验方 ❶ 斑蝥丸(《太平圣惠方》)治瘰疬,瘘生于项上,结肿有脓:斑蝥(糯米炒)10枚,珍珠(细研)15g,炙刺猬皮45g,雄黄0.3g。为细末,每服1.7g,空腹酒调下,每日2次。 ❷ 《太平圣惠方》:“治一切瘘:斑蝥30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蜥蜴3枚(炙令黄),地胆40枚(去头、足、翅,糯米拌炒令米黄)。捣罗为末,炼蜜和丸,如黑豆大。 每日空心及晚食后,以温酒下20丸。 ” 大黄15g。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 空心酒下5丸,甚者10丸。如血枯经闭者,用四物汤送下。 ❹ 扶危散(《医宗金鉴》)治疯犬咬伤:斑蝥(加糯米同炒去米)7~10个,滑石30g,雄黄3g,麝香0.6g。 上为细末,每服3g,温酒或米汤送下。 切勿入口。 ” ⑾复方斑蝥素胶囊(《中药大全》)治肝癌:每粒含斑蝥素1mg,吴茱萸、姜半夏浸膏粉各50mg,淮山粉、白及粉各100mg。 最初每日1粒,以后每日逐渐增至2~3粒,总量可累计至斑蝥素30mg。 ⑿《广西药用动物》:“治牛皮癣:斑蝥15g(烘干),皂角刺250g,砒霜9g。将皂角刺捣碎,加适量醋酸,煎浓后去渣,再加入后2味药,稍煎一下。外涂患处,每日3~4次。” ⒀《广西药用动物》:“治多年癣疮:斑蝥5个,蜈蚣1条,用烧酒泡,搽患处。” ⒁辽宁中医杂志 1983;(12):“治狂犬病:桃仁、大黄各15g,土虫5g,斑蝥3个,雄黄2g。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2剂。” ⒂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1982;(4):“治颈淋巴结结核:砒石2g,壁虎30g,炮山甲20g,芦荟32g,斑蝥3g,全蝎5g,蜈蚣8条,鸡蛋清适量。上药除砒石、芦荟、鸡蛋清外,其他药均置日光下曝晒(不可用锅炒),干后再研粉,再取砒石、芦荟研细末拌入,过筛和匀,加入蛋清适量,将药粉调匀,盛于搪瓷缸内,膈水炖蒸消毒20~30分钟,取出晒干研末装入胶囊,每粒重0.3g,上药共装300粒,每日2次,每次3粒,15天为1疗程。饭后用温开水送服。” ⒃人民军医 1959;(1):“治疥疮:斑蝥、红娘、吴茱萸、白符、大枫子各3g,白人盐10g,硫黄500g。上药(除大砜子外)共研末,放入锅内加热,稀释调匀,灌入竹筒或玻璃瓶内使冷凝成锭。用时,以药锭磨香油成糊状涂擦患处,每日1次。” ⒄中华皮肤科杂志 1965;(4):“治神经性皮炎:斑蝥(不去头足)6g,雄黄1.8g,鲜山楂(完整)30g,95%酒精260ml。上药将雄黄研末,前3味药共浸入酒精,7日后使用。涂于患处,干后再涂1次。 每周2次,2周为1疗程。第1次涂药后约2小时起水疱,局部灼热。 放出疱内液体后即感轻快。间隔3~4日再涂第2次。 ” ⒅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2;(11):“治酒齇鼻:斑蝥、地肤子、硫黄、白鲜皮、大枫子各50g,蜈蚣20条,蟾酥10g,冰片、蛇床子各15g,百部、雄黄各25g,松香20g,烟膏30g,土槿皮150g,镇江醋2500g,95%酒精若干公斤。上药将斑蝥、蟾酥、蜈蚣、雄黄装入布袋内,其他药先放入镇江醋中浸泡10天,将布袋药物放入,再浸泡3~5天。 取出药袋,将袋内药物捣碎再装入袋内,置酒精内浸泡2~3周,弃药取液,2液合并,装瓶备用。将药涂患,连续涂抹,每次不能超过8ml。每隔2周涂1次。” ⒆羟基斑蝥胺(中草药通讯 1977;(10))治原发性肝癌:羟基斑蝥片(每片含25mg),每日1次,递增至每次50~100mg,1日3次。 羟基斑蝥胺针剂80mg加入2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0ml静脉缓慢推注,1日1次。或加入50%葡萄糖液内静脉滴注;也可采用160mg,隔日静脉给药1次;个别也可运用肝动脉导管给药80mg,1日1次推注。 ⒇斑蝥碘酒(湖北中医杂志 1984;(6))治神经性皮炎:斑蝥3g,3%碘酒100ml。 浸泡4~10天,外用,每日涂患部3~4次,直至痊愈。 (21)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6):“治甲沟炎:斑蝥末少许(约米粒大小)均匀地撒于患处,外加鱼石脂软膏涂敷,用纱布包扎,8~20小时换药1次。” (22)上海中医药杂志 1984;(9):“预防治疗狂犬病:斑蝥7个,滑石粉9g,吞服。” (23)新中医 1983;(11):“治网球肘:斑蝥粉0.01~0.02g。将上药放置于肱骨外上髁处(即明显压痛处),盖贴约4~6cm大的胶布。 约7~8小时后,可有局部热辣感,见皮肤潮红起泡。即除去胶布,以消毒纱布盖之。3~4天即可干燥而愈。” (24)云南中医杂志 1982;(5):“治扁平疣:活斑蝥数只。先将疣体消去(见血为度),消毒后,将活斑蝥去其头,用其水珠样黄色分泌物涂于见血之疣上。勿需用敷料覆盖,12~24小时后患处起泡,48小时后水泡消失。” (25)湖北中医杂志 1981;(3):“治过敏性鼻炎:斑蝥炒酥,研末过筛,装瓶备用。用时,取1×1cm胶布1块,中央剪一黄豆大小孔,贴在内关或印堂穴上,暴露穴位,放置少许斑蝥粉于穴上。另取一小块胶布,覆盖在前胶布上。24小时后,揭去胶布,穴位上皮肤可出现水泡,不需处理。 必要时,再贴第2次。” 单方应用 ❶ 《备急方》:“治疔肿:斑蝥1枚,捻破,然后以针画疮上,作米字,以封上。” 起泡后,用针刺破,使水流出。” ” 起泡处用酒精消毒,用酒精消毒过的针刺破水泡,放出液体,涂上红汞,外盖纱布,用胶布固定。” ” 【医药家论述】: ❶ 李时珍《纲目》:“斑蝥,专主走下窍,直至精溺之处,蚀下败物,痛不可当。葛氏云:凡用斑蝥,取其利小便,引药行气,以毒攻毒是矣。杨登甫云:瘰疬之毒,莫不有根,大抵以斑蝥、地胆为主,制度如法,能使其根从小便中出,或如粉片,或如血块,或如烂肉,皆其验也。但毒之行,小便必涩痛不可当,以木通、滑石、灯心辈导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