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热瓦甫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热瓦甫4761维吾尔族的一种弹拨乐器。借自维吾尔语rawap。中原官话。新疆吐鲁番〖 〗。兰银官话。新疆乌鲁木齐〖 〗。

热瓦甫

维吾尔族弹拨乐器。清代史料记为“喇巴卜”。由共鸣体、琴杆、琴颈等部分组成,张五根弦。共鸣体呈半球状,用羊皮、蟒皮等蒙面,外表绘有或雕有色彩对比鲜明的图案。琴杆内空,外表多油成古铜色,有二十多个品位。琴颈弯曲,置有拉弦旋扭。热瓦甫音色清脆、响亮,以骨制成塑料拨片拨动琴弦演奏,又分为“多郎热瓦甫”、“喀什热瓦甫”、“低音热瓦甫”等。其中“多郎热瓦甫”、“哈密热瓦甫”等较为古老,除五根主弦外,亦有七根共鸣弦,用于弹奏古老的多郎木卡姆和哈密十二木卡姆乐曲。

热瓦甫

维吾尔、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民族使用的弹拨乐器。又称“拉瓦波”。流行于新疆各地。创制于明代。琴身以木头制作,共鸣箱呈半球形,以皮蒙面,琴颈细长,顶部弯曲,指板上缠丝弦,琴弦有3、5、6、7、8、9等不同形制,通常以最外一根为主奏弦,余为共鸣弦。声音响亮,富于表现力。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根据形制和定弦,又可分为多朗热瓦普、喀什热瓦普、新型热瓦甫、低音热瓦普等。

热瓦甫

亦称“拉瓦波”,清代汉译“喇巴卜”。维吾尔、塔吉克、乌孜别克等族弹拨乐器。琴身木制, 其鸣箱为半球形,以皮蒙面,琴颈细长,顶部弯曲,指板上缠丝弦, 或以铜、骨为品。琴弦有三、五、六、七、八、九等不同形制。通常以最外一弦奏旋律, 其余各弦为共鸣弦, 奏和音。用牛角拨子弹奏, 发音响亮,表现力丰富,常用于独奏、合奏和伴奏。由于形制和定弦不同, 可分为喀什热瓦甫、新型热瓦甫、多朗热瓦甫, 以及低音热瓦甫、二弦热瓦甫等。

热瓦甫

热瓦甫

热瓦甫Rewapu

流行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和塔吉克族的弹拨乐器。改良后的热瓦甫为木质半球形音箱,面蒙羊皮或蟒皮。琴颈细长,上设24个牙质或金属品 (传统的热瓦甫在琴颈上缠丝弦为品,品数也较少),依十二平均律排列。装五根金属弦,分为三组,较高的二组都用定为同度的二根弦,较低的一根用独弦,一般用四、五度音程关系定弦,音域可达3组。改良后的热瓦甫音色响亮,多用于合奏,也可作为独奏乐器。

☚ 冬不拉   独弦琴 ☛
热瓦甫

热瓦甫

热瓦甫是拨奏弦鸣乐器。流行于我国新疆维吾尔、乌孜别克、塔吉克等民族地区。热瓦甫琴身为木制,长约130厘米,音箱呈半球形,上蒙羊皮或蟒皮,琴头向后卷曲,指板上有28个品位,按十二平均律排列,张主奏弦1根,共鸣弦4—7根,主奏弦常定弦为c1,共鸣弦定弦为#f、b、e、a、d、g。演奏时,左手持琴横于胸前,右臂托住共鸣箱,左手按弦,右手持拨子弹奏。奏法有单弹、双弹、滚弹和扫弹等。热瓦甫常用于独奏、合奏及伴奏。著名的传统乐曲有《夏地亚耐》、《塔什瓦依》、《衮地帕依》等,创作乐曲有《我的热瓦甫》等。热瓦甫有多种,按其形制、流行地区及定弦方法的不同,又分为喀什热瓦甫(基本如上述)、乌孜别克热瓦甫(琴身较短,张弦5根,无共鸣弦)和多朗热瓦甫(体积较大,琴颈短粗,设3根旋律弦,将琴身置于右腿上演奏)等。


热瓦甫

☚ 冬不拉   4.打击乐器 ☛
热瓦甫

热瓦甫

维吾尔族的拨弦乐器,清代时称“喇巴卜”。器身为木制,共鸣箱为半球形,以蛇皮或羊皮蒙面。器把修长,顶部弯曲,在各部位嵌玉、骨或缠丝线为音码。有张3弦和5弦的,多者张至7弦、9弦。因为地区和形制的不同,可分“多浪热瓦甫”、“羊倌热瓦甫”、“喀什热瓦甫”、“坦坎穆里热瓦甫”等四种类型。

☚ 夏地亚纳舞   耐依 ☛
0000091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5: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