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质彬彬
[结构] 主谓式。 [释义] 指既有文采,又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后多形容态度端庄,举止文雅。文:文采。质:质地。 彬彬:配合适当;现形容文雅。 [出处] 《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功能、例句] ❶ 作谓语。唐·王勃《三国论》:“文帝富于春秋,光膺禅让,临朝恭俭,博览坟籍,文质彬彬,庶几君子者矣。” ❷ 作补语。 清·李汝珍《镜花缘》一五回:“唐敖看见尹玉生得文质彬彬,极其清秀。” [附条] ❶ “文质彬彬”。《隋书·文学传序》。 ❷ “彬彬文质”。唐·苏廷页《授崔谔之府监制》。 [同义] 温文尔雅 温良恭俭让 彬彬有礼 [反义] 出言不逊 野调无腔 野马无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