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奈良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奈良Nara都城名。在今日本本州中西部,奈良盆地东北端。亦为县名。 建于公元710年。710~784年曾为首都,称平城京,史称奈良时代。城市建筑仿中国唐朝都城长安。南北朝时期,为南朝的中心。1898年设市。今为奈良县首府。存有众多文物古迹,如平城宫遗址、皇陵和寺院,东大寺是中国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最初宣讲佛法处,唐招提寺(今只有部分遗址)为鉴真创建和圆寂处。 奈良日本历史名城,国际文化游览城市,奈良县首府。位于34°41′N,135°50′E,在本州中西部奈良盆地东北端。人口35.1万(1992)。710~784年曾为首都,名“平城京”。建筑仿中国唐都长安。1898年设市。奈良是日本古文化发祥地,有众多名胜古迹。最著名的唐招提寺,是中国唐高僧鉴真亲自指导所建。寺内的鉴真和尚塑像被日本定为“国宝”。每年只在6月6日鉴真圆寂之日前后3天开放,供人瞻仰。鉴真墓也在寺内。东大寺是唐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后的传教之地,寺内的卢舍那佛像是世界上最大的铜佛像,也是日本的“国宝”。 奈良位于日本本州中西部奈良盆地东北端。日本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著名的游览胜地。由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710年迁都至此,称平城京,后改为今名。作为国都历时74年,曾昌盛一时,世界上也享有盛名,留下众多的古迹和珍贵的文物。参见“地理”中的“奈良”。 奈良Nara日本历史名城,国际游览城市。在本州中西部。人口约30万。日本古文化发祥地之一。京城建筑仿中国唐都长安。有平城宫旧址、皇陵、东大寺、唐招提寺等名胜古迹,向为游览胜地。参见“旅游学”中的“奈良”。 奈良 奈良日本历史名城,国际旅游胜地,奈良县首府。1950年被定为国际文化城市。位于本州中西部奈良盆地东北端,西距大阪市约10公里。人口27.4万(1978年)。四周环山,城市构造富有古风,历史上曾被称为“大和国”。公元710—789年,史称为奈良时代,曾被元明天皇到桓武天皇的7代天皇定为首都,名“平城京”。南北朝时代,为南朝的中心。奈良是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在文化史上称为天平时代文化,名胜古迹极多。位于市西郊的平城宫遗址,仿中国唐朝长安城修筑,现已出土文物2万多件。市东的奈良公园,多古杉、老松,为供游客观赏,还驯养鹿近千头。寺塔楼阁中的东大寺是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是中国唐朝高僧鉴真到日本后最初驻锡处。西郊的唐招提寺是鉴真创建和圆寂地,有飞鸟时代的古寺药师寺,有南都7大寺之称的兴福寺、大安寺和法隆寺等,还有专收藏圣武天皇遗物的正仓院和藤原氏家祠的春日神社等。多祭日,有东大寺圣武祭、薪祭等,每年3月举行的“春日祭”是日本3敕祭之一。奈良的商业较发达,传统产品有笔墨、漂白布、一刀雕、团扇折扇、茶道用具、蚊帐、漆器、陶器等,还有纺织、金属制品、电机等工业。奈良是中日文化交流的名地,早在1200年前,奈良就同中国开始友好交往,圣德太子及大化时期曾10多次派遣隋使、遣唐使来中国。著名的遣唐留学生阿倍仲麻吕(701—770年,奈良人),留学长安,与李白、王维等为莫逆之交。中国鉴真大师6次东渡,最后抵奈良弘扬佛教,传布中国文化。1974年奈良市同中国西安市结为友好城市,将西安市赠送的杨柳、旱柳植在市内,命名为“西安之林”。1978年在唐招提寺附近建立了阿倍仲麻吕纪念碑。 ☚ 杭州 英国 ☛ 奈良 奈良日本古都。国际文化名城。位于本州中西部。历史上曾被称为 “大和国”。奈良时代七代天皇均在此建都 (710—784),名平城京。是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名胜古迹多。如市西郊的平城宫遗址,仿中国唐朝长安城而建。市东奈良公园以驯鹿著称。寺塔楼阁到处可见,其中以世界最大木结构东大寺、唐朝鉴真大师创建的唐招提寺等最著名。奈良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城市。 ☚ 京都 平壤 ☛ 奈良 奈良日本古都。国际文化名城。位于本州中西部。历史上曾被称为 “大和国”。奈良时代七代天皇均在此建都 (710—784),名平城京。是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名胜古迹多。如市西郊的平城宫旧址,仿中国唐朝长安城而建。市东奈良公园以驯鹿著称。寺塔楼阁到处可见,其中以世界最大木结构东大寺、唐朝鉴真大师创建的唐招提寺等最著名。奈良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重要城市。 ☚ 京都 平壤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