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效益原理及效果、效率、效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效益原理及效果、效率、效益 1.效益原理 是研究管理最终目的的理论。主要含义在于:一切工作都要讲求实效,都要以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效率来不断提高各项工作的效果,从而获得好的效益,并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其要求是:用系统的观点把管理对象中的各要素协调统一起来,使各自的功能都充分发挥作用,合成的总功能大于各功能之和。 效益与效果、效率密切相关,它们是相互联系而又有区别的概念。效果是效益的基础,而效果的大小取决于工作质量的好坏,如果工作质量差,不但没有效果和效益,还会出现效率越高损失(负效益)越大的结果。 2.效果 广义的“效果”是指系统的有效输出与输入的对比关系。通常说的经济效果,则是指有效劳动成果(或产出)与劳动耗费(或投入)的比值。即 经济效果=有效成果/劳动耗费 (1-2) (或=产出/投入) 式中,有效成果:指满足社会需要,并被社会承认的劳动量(使用价值)。劳动耗费:指为获得有效成果所消耗和占用物化劳动及活劳动的总量。可见,效果的数值有<1、=1、>1三种情况。虽然都有效果,但只有>1才是好效果;若=1只是得失相当;若<1则是得不偿失的效果。 提高效果的途径,总的说是提高工作质量,使输入减少,有效输出增加。对企业经济效果而言,提高的途径在于: (1)提高劳动的有效性,使产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相统一; (2)加速使用价值的实现,使商品的生产与流通相统一; (3)励行节约、减少耗费,使增收与节支相统一。 3.效率 是实际情况与规定标准之间的对比关系。即 效率=实际完成水平/规定标准水平 (1-3) 显然,实际水平>标准水平表示效率高,反之则效率低,两者相等是达到了规定的效率。由此可知,效果好说明有一定效率,但有效率并不一定效果好。 4.效益 是通过提高效果而得到的实际利益,是效果、效率和利益的综合体现。其内容包括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两个方面。 (1)社会效益:是指从长远和全局出发,符合国家建设、人民生活及社会发展需要的根本利益或整体利益。 (2)经济效益:是指在不断降低物质消耗和资金占用的情况下,为市场提供符合交换和消费需要的直接收益。 一般情况下,社会主义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是一致的。但有时也有矛盾,这时,企业的经济效益必须服从于社会效益。 效益值是有效输出(总成果)扣除输入后的净成果,即 效益=有效输出-输入 (1-4) 经济效益=有效成果-劳动耗费 (1-5) 可见,提高效益虽然是目的,但在实践中,就是提高各项具体工作的效果。这说明,效果是效益的核心和基础,有时就可直接用它来表示效益。 效益与效果、效率的关系如式1-6所示。 效益=工作质量×效率 (1-6) 在经营管理中,工作质量的主要体现是目标的正确程度,而目标正确与否取决于决策的正确程度,故效益也可用式1-7或1-8来表示。 所以,只有决策、目标正确时,效益与效率成正比,反之则成反比:效率越高,负效益越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