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马儿罕
❶ 古城名。 汉魏以来汉文古籍作悉万斤、萨秣鞬、飒秣建、康国、寻思干、薛迷思干、撒麻儿干等,皆为音译。乌兹别克中部城市。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时(前333-前325年),即有此城。 地当古代东西交通要冲。前2世纪时即以商业、手工业著称。8世纪以降,更成为中亚政治、文化、经济中心。 自古与中国通。明时译作撒马尔罕,沿用至今。 1370年,帖木儿以此为都,建帖木儿帝国。16世纪初立国之布哈拉汗国,亦以此为都。1920年9月,并入苏俄版图。参见“康国”、“寻思干”诸条。 ❷ 古国名。明朝人对帖木儿帝国的称呼。为帖木儿于1370年所建。 都撒马儿罕。 明初,屡遣使往其国,未果。洪武二十年(1387),其国使者回回满剌、哈非思等来朝,献驼、马等物。 此后,与明连年通使,每年所贡马匹以千计。洪武二十八年(1395),因明令其国来中国商人统统赴京成交,又遣甘肃回回移民返撒马儿罕,是故将明使傅安、郭骥及随从1500余人扣留。 三十年(1397),又扣留明使陈德文。帖木儿平定西方后,意欲东征中国。永乐二年(1404),率军东来,次年春病死途中,其孙哈里即位后,恢复与明之友好关系,通使不绝。参见“帖木儿”、“哈里”、“沙哈鲁”诸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