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聊斋志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短篇小说集。清蒲松龄撰。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清代著名文学家。著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等。此书十二卷。其中故事大都采自民间传说、故事和野史、轶闻,多以谈狐、鬼、花、妖方式,揭露和讽刺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寄托作者的“孤愤”。采自民间传说、故事的作品如《山魈》、《咬鬼》、《狐联》、《潍水狐》、《金陵女子》、《罗刹海市》、《农人》、《潞令》、《吴门画工》、《折狱》、《胭脂》、《衢州三怪》。旧有清乾隆十六年(1751)铸雪斋抄本、乾隆三十年(1765)湖南王氏刻本等。今有中华书局会校会注会评本(1962)等。 ☚ 卖身为弟聘妇 咬鬼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清蒲松龄作。现存版本主要有:手稿本,仅存上半部;乾隆十六年历城张希杰《铸雪斋钞本聊斋志异》,分十二卷,有目四百八十八篇;乾隆三十一年青柯亭刻本,为现存最早刻本,即一般通行本底本,分十六卷,四百余篇,但篇目并不完全。1962年中华书局会校会注会评本采录最为完备,计四百九十一篇。其故事大都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佚闻而经过作者艺术加工,以谈狐说鬼的表现形式概括当时社会关系。作品内容十分广阔,或暴露当时黑暗腐败政治,揭露科举制度罪恶和弊端,或描绘青年男女真诚相爱,歌颂反封建的“叛逆”性格。也存在着因果报应思想和宿命论色彩。在体裁上多为故事完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短篇小说,构思奇妙,语言生动,引人人胜。另有一部分篇幅短小、记述简要的笔记小说。小部分作品描写作者亲历见闻,具有素描、特写性质。是我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文言短篇小说集。 ☚ 觚䞉 虞初新志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一部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凡490余篇,绝大多数写狐鬼花妖精魅的故事。作者蒲松龄,清初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蒲松龄在科场上不得志,一生居住在农村做私塾先生,生活相当贫困。正是这种经历和生活状况,才使他能够写出《聊斋志异》这样的现实主义的作品。《聊斋志异》中最富现实和人民性的篇章是那些揭露和控诉封建吏治黑暗、统治阶级腐朽和对人民残酷迫害的优秀作品。《席方平》写冥间的城隍、郡司、冥王贪赃枉法、狼狈为奸,对含冤的席方平施行种种酷刑,实际是生活中封建官僚机构的真是写照。揭露封建官僚欺压人民的吃人本性,对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罪恶有很大的教育意义。《司文郎》《王子安》等篇对封建科举制度和那些在考试中作弊的官僚给予辛辣的讽刺。《聊斋志异》写得最有情趣的是那些鬼狐化人与人恋爱的故事,反映当时社会对婚姻自主的要求。这些人鬼狐妖“多具人情,和易可亲”这些都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总之,《聊斋志异》表面上是谈狐说怪,实际许多故事都有所寄托,借以反映现实,讥讽现实,有时甚至是直截了当抨击现实。《聊斋志异》在艺术上发挥了传统志异小说的艺术功能,使人们一读《聊斋志异》,便被那一则则奇异故事吸引着去认识社会、理解人生。 《聊斋志异》《聊斋志异》
文言短篇小说集。清蒲松龄撰。共十二卷,四百九十一篇。关于《聊斋志异》的创作过程和故事来源:蒲松龄《聊斋自志》说:“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同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清邹弢《三借庐笔谈》卷六说:“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手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甖,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蒇,故笔法超绝。”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说:“《志异》或析为十六卷,凡四百三十一篇,年五十始写定,……其储蓄收罗者久矣。然书事迹,亦颇有从唐人传奇转化而出者(如《凤阳士人》、《续黄粱》等),此不自白,殆抚古而又讳之也。至谓作者搜采异闻,乃设烟茗于门前,邀田夫野老,强之谈说以为粉本,则不过委巷之谈而已。”今人马瑞芳《蒲松龄评传》说:“蒲松龄在青壮年时期忙于外出游学、应付科举考试,七十岁还趁食在外,哪有闲心如此‘摆茶摊’?何况‘强执与语’已近于神经质。‘归而粉饰之’又把艰苦的创作过程过于简单化。聊斋先生确曾为撰聊斋故事博采广收,但邹弢之说却站不住脚。蒲箬在《柳泉公行述》中说:‘如《志异》八卷,渔搜闻见,抒写襟怀,积数年而成。’说明蒲松龄有意识地进行过资料收集工作。蒲立德(留仙长孙)在《聊斋志异·跋》中说:‘而于耳目所睹记,里巷所流传,同人之籍录,又随笔撰次而为此书。其事多涉于神怪:其体仿历代志传;其论赞或触时感事,而以劝以惩’。这说明乃祖的创作一部分来自民间传说,一部分是加工朋友的记载。这与《聊斋自志》的说法相符。一方面,留仙‘喜人谈鬼’,‘闻则命笔’; 一方面,朋友‘邮筒相寄’。久而久之,则‘集腋成裘’。……主要取材来源,即: 一、收集民间传说(包括朋友间谈狐说鬼,邮筒相寄);二、直接取材于当代的重大政治事件或现实生活;三、以前人或同时代人记载的野史佚闻为创作凭借。”马瑞芳说,是。今人杨柳亦持此论,其《聊斋志异研究》则进一步考证说:“开始创作,大约在顺治十七年庚子(一六六○)前后,那时作者二十岁左右。张元的《柳泉蒲先生墓表》谓:‘文名籍籍诸生间,然入棘闱,辄见斥;慨然曰:‘其命也夫!’用是决然舍去,而益肆力于古文辞……而蕴结未尽,则又搜抉奇怪,著为《志异》一书’。可见作者开始写作《聊斋志异》是在屡次入棘闱失败之后,总该在二十岁以后。成书年代约在康熙十八年己未(一六七九),亦即作者四十岁的时候,因为他的自序是写于这一年春天的,而在通常情况下,序总是在脱稿后写的。这样推算,本书前后恰巧化了二十年的漫长岁月才写成。应该指出,一六七九年写成的只是初稿,决非定稿;内容也只是一部分,而非全部。因为我们发现《聊斋志异》中有若干文字是写于一六七九年以后的。《祝翁》、《狐梦》两短篇中提到康熙二十一年壬戌(一六八二)的事。《花神》一开始就点明:‘癸亥岁,余馆于毕刺史公之绰然堂’。癸亥岁是康熙二十二年,亦即公元一六八三年。离开作者写序已四年之久了。特别是《韩方篇》结束‘异史氏曰’中,有‘犹忆甲戌、乙亥之间’一语,甲戌、乙亥正是康熙三十三、三十四年之间,也就是公元一六九四—一六九五年之间,离开写序的时间已在十五六年之后了。”关于《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蒲松龄《聊斋自志》说:“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凝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蒲箬《祭父文》说:“大抵皆愤抑无聊,借以抒劝善惩恶之心,非仅为谈谐调笑已也。”清张元《柳泉蒲先生墓表》说:“蕴结未尽,则又搜抉奇怪,著有《志异》一书。虽事涉荒幻,而断制谨严,要归于警发薄俗,而扶树道教,则犹是其所以为古文者而已,非漫作说。”清邹弢《三借庐剩稿》有祭留仙先生文,文后有七律二首,其一曰:“人间潦倒厄文星,自写孤怀泪血腥。腕下阳秋书感愤,眼中冶态斗娉婷。一灯闪壁妖光艳,五夜行尸鬼火青。块垒难浇同调泣,仰天长啸贶山灵。”清孙锡嘏《读聊斋志异后跋》说: “是书文理从《左》、《国》、《史》、《汉》、《庄》、《列》、《荀》、《扬》得来。而窥其大旨要皆本《春秋》彰善瘅恶,斯有功于名教而正,并非抱不羁之才,而第以鬼孤仙怪,自抒其悲愤已也。”近人海鸣《古今小说评林》则说:“《聊斋志异》一书,喜言狐,孤即胡也,是或以讥满清耳。”按,海说穿凿附会。作者有一定的民族意识和反清情绪,表现在作品中,有若干篇章透露了清朝统治阶级血腥镇压屠杀汉族农民起义的事实,如《公孙九娘》、《野狗》等;有些篇章讥刺了丧失民族气节为清统治阶级做鹰犬的走狗之徒,如《三朝元老》篇末便附载有降清汉奸洪承畴的故事。今多数研究者认为,该书的思想内容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一、尖锐地暴露了当时黑暗、窳败的政治,鞭挞了为虎作伥、无恶不作的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对于被压迫人民所遭受的种种痛苦表示了极大的同情。二、广泛地揭露和抨击了以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的罪恶和弊端。由于作者生平在科举上屡遭挫折,对于个中黑暗内幕洞若观火,因此在揭发试官的贪赃枉法、丧尽天良、取士唯亲、衡文唯故,致使正志饱学的士子遭受黜斥、胸无点墨的鄙夫夤缘得中,种种龌龊情状,就能格外深刻,一针见血。三、通过曲折的情节,反映了封建婚姻制度的不合理,反映了当时社会上的广大青年男女在重重的压抑和摧残下所产生的冲破樊笼、打碎桎梏的愿望和行动。作者以现实生活为背景,展开了痴情正直的男子和神、鬼、狐、魅化身的热情、美丽而智慧的少女之间的恋爱故事的描述。正直耿介的书生,为了爱情,可以放弃功名富贵、离开封建家庭、甚至可以牺牲生命;鬼狐化身的少女,为了追求真正的爱情,可以违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顾世俗的非议,突破封建礼教的规范,夜半轻叩情人的柴扉或大胆闯入书斋,尽情倾吐积愫,私托终身。对这些封建道德的叛逆者,作者寄予深挚的同情和热情的赞美。四、隐约流露出了民族思想和反清情绪。主要艺术成就是:一、采用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以表现深刻的主题。所写虽多为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但作者却善于巧妙地将这些非现实的事物组织到现实社会中来,使幻想世界和现实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幅人鬼相杂、幽明相间、“出于幻域,顿入人间”的生活画面;同时又擅长把狐魅人格化,把幽冥世俗化,既保持了作为志怪小说的荒诞特色,又显示出平实的风格,诚如鲁迅所言:“明末志怪群书,大抵简略,又多荒怪,诞而不情,《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各具人情,各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中国小说史略》)二、在曲折多变、跌荡起伏的情节中,通过人物言行、心理、细节和环境描写。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人物画廊。三、语言典雅清丽,隽永有味。驱遣古语典故,运转自如,浑成自然;采用俗言俚语,绘声绘色,恰切传神,呈现出生动活泼、摇曳多姿的特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评道:“《聊斋志异》虽说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此评恰切。该书代表了我国文言小说的高峰,对后世影响重大。目前已有英、法、德、意、俄、西班牙、日本、朝鲜等十几种文字的译本。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撰。卷八《夏雪》一则的“异史氏”有论及将缙绅之妻呼“太太”、“唯淫史中有林、乔”的话。研究者认为,“林”指“林太太”,《金瓶悔》第七十二回有西门庆初会林氏的描写,第七十八回的回目即“西门庆两战林太太”。是书第四十一回叙西门庆与乔大户结亲时,曾到李瓶儿房里说:“他家有一门子做皇帝的乔五太太”,第四十三回回目即“因结亲月娘会乔太太”。蒲氏所说的“淫史”,乃知为《金瓶梅》一书,可见其对《金瓶梅》的态度。 ☚ 王弇州著作 幽梦影 ☛ 聊斋志异短篇小说集。清蒲松龄(1640—1715)撰。十二卷(“三会本”)。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淄博)人。生于书香世家, 自幼清贫颖异,文名籍籍,但屡试不第。除三十一岁时一度为宝应县令孙蕙幕 聊斋志异书名。《聊斋志异》为文言短篇小说集。清蒲松龄作。内容多取材于民间故事,通过作者的丰富想象,并溶进自己一生的痛苦、不平和郁愤,构成了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艺术画面。全书400多个故事,涉及许多社会伦理问题,为了解封建社会后期的道德状况和道德观念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化资料。《聊斋志异》的伦理思想既反映在作品的题材、立意、形象体系中,又通过在许多篇尾的“异史氏曰”直接表述出来。这两者之间既统一,也有矛盾。因为作品的形象和形象体系所包蕴的思想更为丰富,读者从故事中所得到的道德启示和作者企图向读者作出的道德训戒并不完全一致。其伦理思想主要有:(一)在政治伦理方面,它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官场的污浊,尖锐地讽刺和批判了封建礼教和科举制度。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百姓蒙冤受屈,身陷水火。“花面逢迎,世情如鬼”(《田七郎》);“天下之骗机多端”(《局诈》);“窃叹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梦狼》);“世事之不平,皆由为官者矫枉之过正也”(《王大》)。作者批判的锋芒针对封建统治阶级,而对被压迫人民则深表同情。通过许多对为官不良,为富不仁的统治者的复仇行为,歌颂了侠肝义胆的人物,如《田七郎》、《侠女》、《商三官》等,认为这些人物的“功德”并不比人们奉为神明的关公逊色。(二)在爱情婚姻伦理方面,它对封建礼教重压之下的女性命运极为关切并倾注了全部热情。其女性形象或狐、或鬼、或仙、或人,或飞禽,或草木,大都勤劳、美丽、善良,且各有个性,楚楚可爱。但又往往经历诸多磨难,有着悲剧命运。作者歌颂了青年男女的纯真爱情,谴责了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他认为男女的爱恋,要情怀专一。“怀之专一,鬼神可通”(《葛巾》),“情之至者,鬼神可通。” (《香玉》)他不以“理”而用“情”来解释女子的“贞洁”:“人不能贞,亦其情之不笃耳”(《香玉》)。对盗婢私娼的恶行,斥之为“人头畜鸣”, “非人也”(《韦公子》)。认为女子无论尊卑,均应以人道待之,对虐婢虐妾的妒妇,深恶痛绝。(三)在社会伦理方面,《娇娜》写男女之间“矢共生死”的友情,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所带来的男女平等的思想闪光;《王六郎》写鬼人交友甚笃,令人钦羡。强调人无论贫富都要讲究操行:“人不患贫,患无行耳。”(《申氏》)对于偷、盗、奸、骗、贪、吝、骄、谄、志、恩、负义、不孝等不道德的行为都进行揭露,以期引起警戒,引导人们从善、修德、敬贤。《聊斋志异》的伦理思想充满着内在的矛盾。例如对邪恶现象,作者有时主张仗义复仇,有时则说“忍事最乐”,既流露男女平等的道德观念,又宣扬安分守己的封建婚姻等级观。这说明《聊斋志异》产生的时代,资本主义的道德观念虽已萌芽,但封建的道德观念依然根深蒂固。 《聊斋志异》短篇文言小说集。清代蒲松龄(1640~1715)著。12卷,491篇。小说内容涉及官场、富商、文士以及冤狱、婚姻等。作者以谈狐说鬼的表现手法,深刻揭露了当时的社会黑暗,谴责了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赞美婚姻自由,并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有所批判,其深度和广度超过了明代的“三言”、“二拍”。现存最早刻本为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的青柯亭本,但篇目不全。1962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张友鹤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比较完备,便于普通读者阅读。 聊斋志异 321 聊斋志异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撰。版本很多,收录较全的会校、会注、会评本收作品491篇,分12卷,大多是首尾完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鲜明的短篇小说,也有一些简短琐碎的随笔杂记。作品多借花妖狐鬼故事,反映社会生活,鲁迅谓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从题材看,以描写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的作品最多,也有揭露黑暗现实、抨击科举弊端、反映人民困苦生活和斗争精神的力作。虽采用文言,但流畅自如,雅中有俗,活泼谐谑,表现力极强。它是文言小说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在小说史上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也很深远,仿作者极多。 ☚ 好逑传 阅微草堂笔记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liaozhaizhiyi清代文言小说集。蒲松龄作。全书共419篇,其故事大都取自民间传说和野史佚闻,多半是花、妖、狐、鬼的故事,虽然荒诞离奇,情理却十分真实,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现实生活,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社会问题。 ☚ 说岳全传 儒林外史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清代蒲松龄作。其内容丰富、艺术精湛,标志着我国文言小说创作上又一新的高峰。它继承和发展了魏晋志怪小说和唐传奇的优秀传统,把民间故事中流传的花妖鬼狐都人格化、社会化,经过创造性的艺术加工,通过人妖、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艺术画面,形象而自由地表现了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斗争,表达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和美好的理想,或暴露批判封建统治者的贪婪残暴,或讽刺抨击科举制度的弊端,或歌颂自由纯真的爱情,或揭示生活中的真理。小说想像丰富,文笔精练,情节曲折,人物生动。蒲松龄 (1640—1715) 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自幼随父攻读经史,十九岁初应童子试,以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但以后屡试不第,以诸生设帐授徒。三十一岁开始出外谋生,先在江南宝应知县孙蕙处当了数年幕宾,以后长期在缙绅家设馆教书,直到七十一岁,才援例成为贡生。蒲松龄一生著作甚丰,遍及各种文体,有传统的诗词、骈散文,也有通俗的俚曲。他以毕生精力写成《聊斋志异》十六卷,收文言短篇小说四百九十一篇。他著有 《聊斋文集》、《聊斋诗集》、《聊斋俚曲》、《日用俗字》、《农桑经》 等。 ☚ 儒林外史 红楼梦 ☛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是清代作家蒲松龄所著的文言短篇小说集。现存作品491篇,内容大致由四部分组成: 一是对科举制度的血泪控诉,主要批判了科举制度的不公正,代表作有《三仙》、《王子安》、《司文郎》等。二是对真挚爱情的热烈颂歌。描写爱情的篇章是 《聊斋志异》中篇幅最多、写得最精彩的部分。这部分题材除了人与人的爱情婚姻故事,还有人与神、人与鬼、人与动植物的恋爱故事。代表作有《菱角》、《晚霞》、《连城》、《阿宝》等。三是对贪官污吏的严厉批判,揭露了封建政权同人民利益的根本对立,揭示了官、吏、乡绅三位 一体欺压百姓的严酷现实,揭示了金钱在官司中的地位,抨击了官吏的贪赃枉法,对老百姓所遭受的苦难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代表作有 《红玉》、《向杲》、《席方平》、《促织》等。四是对世俗民风的劝诫讽刺,对当时的家庭问题、妇女问题、社会道德问题以及民俗人情都有所反映。代表作有 《孝子》、《曾友于》、《湘裙》、《江城》等。《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首先它有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 其次它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再次是奇瑰的浪漫主义特色,想像丰富瑰丽; 最后,它发挥了文言文的优点,在简洁凝练之中做到了准确传神,语言艺术相当高超。 ☚ 说岳全传 醒世姻缘传 ☛ 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清蒲松龄作。通行本为十六卷,共四百篇,后来又续有发现,合计近五百篇。多取材于民间传说,经作者虚构想象,通过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故事,暴露现实社会的黑暗,同情被压迫者的反抗,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歌颂与封建礼教冲突的爱情与婚姻,抨击浇薄的社会风气。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情节曲折,境界瑰丽。其语言融汇古代文言与当时方言俗语为一体,既典雅工丽又生动活泼,很有特色。今有中华书局1962年张友鹤会校会注会评本,收目491篇,较为完备。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著,通行本为16卷400余篇。后又发现作者手稿,合计近500篇。作者以民间流传的故事为基础,通过他自己的丰富想象或亲自见闻,推陈出新,充实了故事内容。聊斋志异是一部暴露现实社会黑暗的作品,揭示了贪官暴吏、土豪劣绅残害人民的罪行。对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表示深刻的同情,聊斋志异中也有较多的篇幅揭露封建科举考试的种种弊端,描写爱情婚姻的作品数量最多,他歌颂与封建礼教冲突的爱情和婚姻,有的是人和人的恋爱,有的是人和狐鬼精灵的恋爱,故事写得淋漓酣畅,动人心魄,十分精彩。《聊斋志异》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想象丰富,构思奇妙,情节曲折,境界瑰丽。书中塑造的人物大都栩栩如生,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它谈鬼说狐,写仙描神,百幻并作,无奇不有,展示出一个个神奇瑰丽的境界。《聊斋志异》的语言也很有特色,虽是文言,但又融会了当时的方言俗语,既典雅又生动活泼。无论是抒情写景,描物叙事,都绘声绘色,多姿多彩。《聊斋志异》问世后,迅速而广泛流传,甚受人民欢迎。有不少已搬上舞台制成影视供广大群众欣赏。 ☚ 高鹗 儒林外史 ☛ 聊斋志异书名。简称“聊斋”。清代蒲松龄著。该书借用狐鬼故事来抒发对当时社会的不满。揭露社会黑暗污浊、官场科举腐败虚伪、抨击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为我国短篇小说名著。 聊斋志异十二卷 (或为十六卷、二十四卷)。清蒲松龄(1640—1715)撰。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清初文学家。早年热衷功名,十九岁应童子试,得县、府、道三第一,深为当时著名诗人施闰章所赏识。但此后屡试不第,直至七十一岁时才援例补了个岁贡生。除三十一岁时因家贫应友人江苏宝应县知县孙蕙聘请前去充当幕宾外,其余时间均在家乡设馆授徒。他长期生活在农村,了解并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自己终身贫困,仕途不畅,对官场黑暗有深刻认识。授徒之余,著有《聊斋志异》及大量诗、词、赋、骈文、散文、俚曲、戏剧、杂著等,有今人编《蒲松龄全集》(中华书局1963年版)。《聊斋志异》为文言短篇小说集,是作者在广泛搜集民间故事基础上倾注毕生心血创作而成的,有故事近五百篇。所叙多为鬼狐妖魅故事,但并非耽于猎奇耸听,实是曲笔之中深有寄托。作者于 《聊斋自志》 中说:“才非于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闻则命笔,遂以成编。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伙。”以如此精力搜罗撰写这些怪异故事,基于作者认定“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哉!”所以他惨淡经营,“集腋为裘,妄续幽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 寄托如此,亦足悲矣!”作者的 “孤愤”,有自身怀才不遇的愤郁倾泻,也有对社会的批判,总结说来,所涉内容十分广泛。其一,有不少篇章隐约曲折地反映了明清之际战祸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以及清初人民起义遭到的血腥镇压。《鬼隶》篇所谓的“济南大劫”,《韩方》所说的 “郡城中北兵所杀之鬼”,均隐指明崇祯十二年(1639)清兵攻破济南府的血腥屠戮; 《鬼哭》、《公孙九娘》和 《野狗》等篇中的无数冤鬼,则是“谢迁之变”和 “于七之乱”中被官兵大肆屠杀的死难者。其二,对清王朝官绅勾结欺压善良百姓的黑暗统治的揭露。《促织》写“宫中尚促织之戏”,导致乡里细民家破人亡、“贴妇卖儿”,作者直言不讳地指出“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这一灾祸根源。《席方平》借阴司的舞弊,揭露封建社会整个官僚机构的腐朽。揭露下层官吏和衙役走狗以及地方豪绅恶霸欺压人民的篇章更多,《商三官》中的无名邑豪,《成仙》中的黄吏部,《红玉》 中的宋御史,《田七郎》 中的某御史,《石清虚》中的某势豪,《辛十四娘》中的楚银台公子,他们依财仗势,横行乡里,其罪恶行径令人发指。这些恶人受到惩罚,在书中多是借助于狐鬼之力。其实不论是期待神鬼世界为人间仗义惩恶 (《梦狼》等篇),还是受害者以命相搏手刃仇人 ( 《商三官》、《田七郎》、《侠女》),在让人快意的背后,实质上暗示的是在黑暗现实中人民群众蒙冤无告的悲惨处境。其三,抨击科举制度的弊端。《司文郎》以嘻笑怒骂的方式,讽刺试官不仅“无目”,而且 “鼻盲”;《考弊司》的司主公然纳贿,不丰于贿,则例割髀肉;《于去恶》则直指 “丁酉文场事发”的史实。因为作者一生怀才但在科举择士的制度之下终不得志,使他对这制度的腐朽认识深刻,并怀有痛恨,故书中此类内容篇章甚多,且用笔犀利。其四,肯定青年男女对婚姻爱情自由的大胆追求。描写美貌善良的狐仙女鬼与人间青年男子偷情爱悦的篇章在书中占了很大比重,曲折表达了明清之际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新的婚姻恋爱观念,这些故事都写得优美动人,令人过目不忘。当然,囿于时代局限,书中也难免杂陈一些封建道德说教和迷信色彩等消极思想因素,但瑕不掩瑜。该书继承并发展了志怪、传奇小说的优秀传统,构思奇特,刻画细腻,情节曲折离奇,充溢着浓郁的浪漫主义诗意美,引人入胜;语言典雅工丽,时有妙语惊人;代表作者观念的篇末总评“异史氏曰”往往深刻精辟,成为点睛之笔。总之,该书在明清文言小说群中是当之无愧的峰巅之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该书流传版本较多,较重要的有乾隆十六年(1751)山东历城张希杰据济南朱氏抄本过录的铸雪斋抄本,十二卷,有目四百八十八篇;乾隆三十一年 (1766)青柯亭刻本,十六卷,四百余篇; 1950年于辽宁西丰县发现的半部蒲氏手稿本; 1962年于山东淄博市周村区发现的二十四卷抄本,无抄写、批校、收藏者印记,无从断定其确切的抄录年代。现今印行版本亦很多,较权威的有张友鹤辑校的“会校、会注、会评本”(称“三会本”),共收四百九十一篇,1962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出版。后上海古籍出版社多次重印“三会本”。其二是朱其铠等校注的《全本新注聊斋志异》,收四百九十四篇,注释亦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另有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影印的铸雪斋抄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重新排印的铸雪斋抄本,齐鲁书社1981年又将二十四卷抄本以影印和铅排两种形式出版。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作。现存最早刻本为乾隆三十一年青柯亭本。全书共收四百九十一篇。小说多取材于民间故事,经作者丰富想象,加工创作而成。书中通过人鬼相杂、幽明相间的艺术画面,揭露封建官场的黑暗与罪恶,抨击科举制度的虚伪与弊端,歌颂青年男女的爱情与追求,批判不合理的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一方面把花妖狐鬼和幽冥世界等非现实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曲折地反映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和斗争,一方面利用这类特殊形象所提供的超现实力量,鲜明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和美好理想,既具有浓郁浪漫主义色彩,又给人以现实主义真实感,全书运用奇巧的构思,曲折的情节,细腻的描写,洗练的文笔,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谋篇布局则主次分明、详略有序、脉络贯通、结构周严,显示出高超的艺术匠心。无论思想和艺术成就,俱臻中国古代文育小说创作最高峰。小说在后世曾发生很大影响,问世以后,风行一时,模拟之作纷出叠现,至今犹被不断搬上戏曲舞台和影、视屏幕,成为文学世界经久不衰的奇葩。 ☚ 桃花扇 儒林外史 ☛ 《聊斋志异》文言短篇小说集。清初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今山东淄博人)作。共491篇。取材民间流传的奇闻怪事,运用丰富想像,将花妖狐鬼人格化、社会化,以幽暗相间、人鬼相杂的艺术画面曲折反映了社会现实中的矛盾,并较自由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理想。以反映中下层人物为主,有价值的内容或揭露官场黑暗腐败,鞭挞封建统治者,塑造反抗者形象,如《促织》 、《席方平》等; 或揭露和抨击科举制度的弊端、如 《司文郎》 、《王子安》等; 或通过人狐恋爱的故事,反映青年男女反抗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主、恋爱自由的愿望,如《婴宁》 、《青凤》等。作品构思奇巧、曲折多变,语言简练隽永,对话生动传神,代表中国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中华书局出版的会注会校会评本收录较为完备。 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清代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撰。通行本为16卷,共400余篇。后来续有发现,合计近500篇。卷首有康熙十八年(1679)作者所作《自志》说:“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凝冰。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聊斋志异》中的一些篇目,诸如《梦狼》、《席方平》、《王者》、《潞令》、《成仙》等,揭露了“官贪吏狠”的黑暗现实,反映了下层人民受尽盘剥、欺凌的悲惨遭遇,也表现了人民群众的反抗和斗争。而《叶生》、《司文郎》、《王子安》、《钟生》、《于去恶》及《续黄粱》等则集中暴露了科举制度、衡文取士的种种弊端及给知识分子造成的种种祸害。还有一些爱情题材的作品更是脍炙人口,如《青凤》、《婴宁》、《西湖主》、《青娥》等,堪称佳作者多至数十篇。作者借人与神、人与鬼、人与妖的恋爱,热情赞美了自由与自主的爱情和婚姻,勇敢地践踏了封建礼教的“神圣”殿堂,曲折地表现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聊斋志异》内容十分丰富,如《黄英》、《伍秋月》、《刘夫人》、《齐天大圣》等篇反映了明末清初商业的发展和商人的生活。《夜叉国》、《罗刹海市》透露了明末海外贸易状况。《番僧》、《狮子》、《外国人》、《罢龙》等反映了中国与朝鲜、日本、东南亚及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交往。《红毛毡》反映了初期的欧洲殖民者对中国沿海的骚扰。《偷桃》、《口技》描写了民间技艺,《镜听》、《跳神》等反映了民间习俗。总之,《聊斋志异》可以说从种种角度拍摄了纷纭的世态,描摹出变幻的人情,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出那个时代低层社会的风貌和情态。它是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之作。它继承发扬了魏晋志怪小说、唐宋传奇的优秀传统,汲取了丰富的民间传说的营养,借鉴了《左传》、《史记》以至韩愈、柳宗元散文的手法技巧和语言艺术,创造出瑰丽缤纷的艺术境界,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使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的表现能力充分发挥出来。而今,它已被译为日、朝、越、俄、英、法、德等多种文字,蜚声于世界。 ☚ 曹子建集 戚夫人 ☛ 聊斋志异liao zhai zhi yiStrange Tales from a Longely Studio,a collection of about 500 stories by Pu Songling of the Qing Dynasty 《聊斋志异》liao zhai zhi yiStrange Tales from Make-Do Studio→蒲松龄(Pu Songling) 《聊斋志异》Strange Tales of a Lonely Studio—a collection of some 500 stories by Pu Songling (蒲松龄1640—1715) of the Qing D ynasty 聊斋志异书名。清代山东淄川(今淄博)人蒲松龄著。该书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描写科场种种弊端,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赞颂反封建礼教斗争精神,是一部反映现实、讽刺现实、抨击现实的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参考图615)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