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机性货币需求
因预期利率变动对预期收益产生影响而对货币的一种需求。它是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凯恩斯认为,货币不仅是便利交易的工具,而且还是具有高度流动性的资产形式。由于货币所具有的高度流动性,人们希望持有货币,以期在债券价格波动中谋求额外收益,人们出于这种动机而要求持有的货币余额称为投机性货币需求。货币的投机需求被认为是凯恩斯货币理论中最富开创性的内容,正是借助投机性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建立起货币供求与利率的依存关系,进而将货币市场分析纳入其就业、收入的一般理论体系。 凯恩斯假定,具有完全流动性、但不能带来收益的货币,和完全不具流动性、但能带来确定收益的长期债券,是仅有的两种可供选择的金融资产形式。在这两种资产中,凯恩斯认为人们普遍存在著对高度流动性货币的偏好,他称为流动性偏好。为了使人们放弃流动性偏好而持有债券,就必须为债券持有者提供一定的报酬。凯恩斯以永不兑现但可无限期获得确定收益的英国统一公债券为例,来说明债券报酬。公式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