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投入产出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投入产出法 亦称“部门联系平衡法”。 指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和建立数学模型,从数量上反映和分析产品之间、部门之间或生产要素之间技术经济联系和综合平衡的一种方法。投入产出法的组成部分包括:确定理论基础,编制投入产出表,利用数学模型描述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和平衡关系,计算直接消耗系数和完全消耗系数,进行经济分析和预测。 投入产出表,按其任务不同,分为统计表和计划表;按其内容不同,分为产品表、劳动表、固定资产表等,其中,产品表是最基本的;按其计量形态不同,分为实物表和价值表(用货币表示);按其范围不同,分为全国表、地区表、部门表和企业表等;按其是否包含时间变化因素,分为静态表和动态表。每一张具体的投入产出表,都可作以上各种分类。全国或地区的社会产品价值静态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结构如下: 上表所反映的基本平衡关系为: 横行(产出): 总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纵列(投入): 总产值=物质消耗(原材料消耗+固定资产折旧)+活劳动消耗 各行的总计数(即总产品)与各列的总计数(即总产值)是相等的。一系列数学方程式和消耗系数,就是根据上述基本平衡关系建立起来的。 利用投入产出表中的资料、数量平衡关系和消耗系数,可以进行各种经济分析;还可根据各部门的总产品指标预计各部门的最终产品指标;也可预测与各部门最终产品的规模和构成相适应的总产品的规模和构成。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